一到天气变冷,很多人就成为了“起床困难户”,如果不是因为天气变因素,长期起床困难的人群,就要注意了,可能是身体出现了疾病。因为在中医方面有脾虚湿阻的病证,此证便有疲倦乏力的症状。
在一月前有遇到一个患者,姓秦,在看诊的时候,说起床困难,到了冬天就更加难起床,近半年来出现嗜睡,夜间入睡正常,次日早起困难,不愿起床,周末睡眠时间可达十二小时以上,起初以为是正常现象,就没有多在意。时间一长,身体也出现了其他的症状,这才意识到,可能是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
起床困难然后询问后有了解,患者怕冷、食欲正常、大便不成形、时常觉得身体疲劳乏力、精神差,从舌头上看,舌质淡红、苔薄白。通过辩证之后为脾虚湿阻、清阳不升,应益气健脾、化湿开窍的情况。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日常生活调理等。
中医认为脾虚湿阻常被视为湿阻中焦,即湿阻脾胃,影响其运化功能。脾虚湿阻是由于脾主运化功能虚弱,导致全身津液的生成不足与输送不畅。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疲倦乏力、少气懒言、肢体困重、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等症状,随着脾虚日久,水湿积聚在体内,全身气血津液的运行进一步受到阻碍,进而导致全身各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又可以出现四肢明显水肿、肿痛,压之凹陷,以及身体肥胖等。
腹胀、食欲不振由于脾虚湿阻可能会导致脾胃功能减弱,从而导致体虚。体虚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减慢,人的活动力会进一步减弱,消耗营养的能力也就随之减弱。营养如果不能被消耗出去,就会造成营养过剩的情况,最终导致脾虚湿阻人群可能会身体肥胖。还有就是出现贫血,脾虚湿阻人群常可能表现出贫血的症状。由于贫血,平时生活中可能会有头晕眼花的症状,精神状况较差。在治疗上以健脾化湿为原则,可以找有经验的中医,根据实际症状用中药辨证治疗。
经过辩证之后,方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石菖蒲、甘草、郁金、桂枝、茵陈、薏苡仁、白寇仁、荷叶、半夏、藿苏梗加减,前后加减一月余,患者起床清爽、瞌睡少,睡眠正常。因多寐、疲乏、便不成形,辨为脾阳不振、脾失健运,所以要益气健脾、化湿开窍。同时加用桂枝一味,有通阳化气行水之用,助阳气之振奋以通达全身。可在中医辨证指导下选择一些补气健脾、除湿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中成药,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丸等。
白术在服用药物的同时,注意饮食的清淡,并且注意不要吃辛辣口味油腻刺激性食物,少吃多餐。在平常的时候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作息习惯,轻揉腹部,帮助消化,同时应该适当的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