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年中考名著阅读ld

北京著名皮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傅雷家书》

真题在线

1.(贵州贵阳,7,5分)名著。

(1)下列人物是师生(师徒)关系的一组是(3分)?(   )

A.谭波儿小姐      简·爱

B.约翰·克利斯朵夫   傅聪

C.阿罗纳克斯教授   尼摩船长

D.镇元大仙   孙悟空

(2)下面诗歌片段分别节选自艾青的作品《①       》和《②      》。(2分)

2.(吉林,24)名著阅读。(5分)

(1)下列作者、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1分)?(   )

A.施耐庵——《水浒传》   B.司马迁——《世说新语》

C.吴敬梓——《西游记》   D.蒲松龄——《资治通鉴》

(2)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1分)?(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了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从不懂事的少年最终成为一名钢铁般战士的故事。

B.《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年到年写给父母的家信摘编。

C.《格列佛游记》以主人公格列佛的四次航海冒险经历为线索,揭露并批判了日本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D.《艾青诗选》涵盖了诗人艾青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艾青的作品主要描写土地、太阳、火把、黎明等具有象征意味的事物。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3分)

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的走。每一个井台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便和驴马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在地上,永不起来。

连祥子都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

(选自老舍《骆驼祥子》人民教育出版社)

①语段体现了当时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1分)

②语段中写道“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联系全书,简要回答祥子如此拼命拉车的原因。(2分)

3.(贵州贵阳,8)名著阅读。(4分)

(1)下面《水浒》片段中,庄院主人在江湖上被唤做“①       ”;此前,林冲在②    (地名)被鲁智深救下。(2分)

……林冲和董超、薛霸谢了店主人,三个出门,果然三二里,见座大石桥。过得桥来,一条平坦大路,早望见绿柳阴中显出那座庄院……堂悬敕额金牌,家有誓书铁券。朱甍碧瓦,掩映着九级高堂;画栋雕梁,真乃是三微精舍。不是当朝勋戚第,也应前代帝王家。……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傅雷家书》中,傅雷用“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与新路放在两个盘里精密称量”的方式,启发儿子慎重对待创作这件事。

B.培根在随笔《论愤怒》中认为:过于敏感的人、认为自己受到轻蔑的人、认为名誉受到损害的人容易发怒,加强自信能防止这种情况。

C.《格列佛游记》中,在慧骃国,主人没把格列佛当成“耶胡”对待,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们认为这违反理性,因而格列佛被迫离开了。

D.《简·爱》中,罗切斯特与简·爱举行婚礼时,被中止了,因为梅森证实桑菲尔德庄园中神秘的疯女人就是罗切斯特活着的妻子伯莎。

4.(衢州,7)从下列题目中选一个作答。(6分)

(1)《童年》是外国长篇小说,《傅雷家书》是多篇书信汇编,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分别采用哪些方法阅读?

(2)请以《朝花夕拾》和《名人传》为例,探究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不同特点。(可以从选材、人称、写作目的、表达方式等角度思考)

5.(山东潍坊,8,5分)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①我身边的人都听见了远处的笛声,听到了牧童的歌唱,而我什么也听不见,这对我是何等的羞辱啊!为此,我痛苦不堪,陷入了绝望之中,甚至想到了自杀。可是,我没有去死,是艺术最终留住了我的生命。我想在还没有把艺术使命完成之前,我还不能离开这个世界。于是,我就开始忍耐这种悲惨的生活。尽管,身体的一点变化都有可能损坏我的健康,我还是要坚持下去,直到死神最终割断我的生命线为止。

②两周前看完《卓别林自传》,对至年间的美国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那种物质文明给人的影响,确非我们意料所及。一般大富翁的穷奢极欲,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那种哄闹取乐的玩意儿,宛如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在书本上看看已经头晕目迷,更不用说亲自经历了。像我这样,简直一天都受不了:不仅心理上憎厌,生理上、神经上也吃不消。

(1)片段①中的“我”是指       ,片段②中的“我”是指       。(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后,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6.(湖州,41)为下面三位同学的读后感标题选择合适的书名(填写字母)。(3分)

7.(天津,22—23)名著阅读。(8分)

(1)阅读名著,我们经常被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所吸引。阅读下面文段,写出画线代词所指代的人物。(4分)

(1)             (2)          

(3)             (4)          

(2)走入《朝花夕拾》,我们可以追寻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轨迹。请你概括鲁迅先生在南京的矿路学堂毕业后和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分别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并简述其原因。(4分)

8.(贵州贵阳,8)名著阅读。(4分)

(1)《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①   (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②   ”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2分)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水浒》中,“豹子头”林冲经历了风雪山神庙、误入白虎堂、沂岭杀四虎后,最终被逼上梁山。

B.《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三次航海时被海盗放在小独木船上随波逐流,后来就到了飞岛国。

C.“在事情初起之际抓住最佳时机,绝对是至高无上的智慧。”这句话出自《培根随笔》的《论拖延》。

D.《简·爱》中,谭波儿老师的善良温和伴随着女主人公简·爱在洛伍德学校度过了艰难岁月。

9.(天津,22,4分)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1)     (2)     (3)     (4)    

仿真模拟

11.(甘肃兰州诊断考试,23,4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年6月24日下午

孩子,别烦恼。我前信把心里的话和你说了,精神上如释重负。一个人发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来越苦闷。多听听贝多芬的第五,多念念《克利斯多夫》里几段艰苦的事迹(第一册末了,第四册第九卷末了),可以增加你的勇气,使你更镇静。

年8月16日晚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1)上面文字出自《    》(书名)。(1分)

(2)以选段为例,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阅读体验。(字左右)(3分)

12.(杭州西湖一模,7)在学生会的调查中,“探索自然奥秘”“艺术修养与人生”这两个主题的讲座,最受同学们的欢迎。学生会希望大家推荐主讲嘉宾。(5分)

(1)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从以下人物中选择合适的人选填在相应的横线上。(2分)

元方 傅雷 周进 林冲 阿龙纳斯

“探索自然奥秘”主题讲座 推荐嘉宾:

“艺术修养与人生”主题讲座 推荐嘉宾:

(2)从上述两个推荐嘉宾中任选一个,结合其经历阐明你推荐他做讲座的理由。(3分)

13.(甘肃兰州诊断,5,4分)名著阅读。

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

(1)这段文字是傅雷写给儿子    的家书,信中告诉儿子的关键词是:    。(2分)

(2)读完这段文字,作为读者的你,请就某一点谈谈你的阅读感受。(2分)

真题在线

1. (1)A (2)①大堰河——我的保姆 ②光的赞歌

 (1)A项中的两个人物出自《简·爱》,谭波儿是一个温柔、和善的好老师,她对学生一视同仁,是简·爱尊敬的老师。B项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小说中的人物,是傅雷父子二人都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人物形象,傅聪从小以克利斯朵夫自勉,他们不是师生关系。C项中人物出自《海底两万里》,阿罗纳克斯教授在追踪海中“怪物”时被尼摩船长抓获并囚禁在“诺第留斯号”潜艇中,他与尼摩船长不是师生关系。D项中的两个人物出自《西游记》,他们在经历了人参果树死而复生之后结拜为兄弟。

(2)作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艾青的主要诗作,再根据诗意进行比对。片段①中抓住关键信息“乳儿”“在狱里”,以及对“你”的直接赞美可知,这是艾青在狱中所作,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片段②从诗意可知,作者在赞美“光”,所以该片段应是出自《光的赞歌》。

2. (1)A (2)D (3)①天气炎热。②想买一辆车,通过勤奋劳动过上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想买一辆车)(想过上美好的生活)。

 (1)B.司马迁——《史记》。C.吴敬梓——《儒林外史》。D.蒲松龄——《聊斋志异》。

(2)A.“奥斯特洛夫斯基”错,主人公应为“保尔·柯察金”。B.《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家信。C.《格列佛游记》批判的是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3)①本题考查对语段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自然环境”“特征”,在选段中寻找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选段第一段属于侧面描写,通过拉车人把井台当“救星”、与驴马同饮、“中暑”等表现了天气的炎热;第二段中“被热气围着”“手背上都流了汗”表明了天气酷热。

②通过所选文本内容,再联系与之相关的情节,可知祥子之所以见座就想拉,是想多挣些钱,想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也是他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3.(1) ①小旋风 ②野猪林

解析 片段出自《水浒》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柴进被唤为“小旋风”。此前林冲被鲁智深救下指的是小说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中的情节。

(2)A 傅雷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儿子慎重选择是继续留在波兰学习还是转往苏联学习以及是否要回国演奏等,而不是对待创作这件事。

4. (1)(示例)①《童年》是长篇小说,为了解内容与写法,适宜通篇阅读;《傅雷家书》是书信汇编,独立成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阅读。

②《童年》是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阅读时要调动联想与想象,运用体验式的阅读方法;《傅雷家书》是非文学作品,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父亲给孩子的人生指导,阅读这本书,感受父子深情的同时,还可以丰富文化、艺术、历史等各领域的知识,适合采用摘记、批注的方法阅读。

③《童年》是翻译作品,有条件的可以与多种译文以及原著比较阅读,它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一部,可以拓展阅读其他两部作品;《傅雷家书》的作者是翻译家,在家书中多次提到他自己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可以拓展阅读这本书。

(2)(示例)

①选材不同。回忆性散文选材自由,如《藤野先生》不仅写了藤野先生的事迹,也写了中国留学生看樱花、学跳舞等事件;传记必须围绕传主选材。散文的材料是经过作者过滤的事实,带有主观色彩;传记的材料基于书信、日记等,比较客观。

②人称不同。回忆性散文用第一人称“我”讲述故事,有双重叙述视角,如《五猖会》既有童年的“我”对五猖会的热切期盼,也有成年的“我”对封建教育的理性批判。传记有自传和他传,他传采用第三人称叙述。

③写作目的不同。回忆性散文的写作目的是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思,如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回忆,鲁迅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情感以及对祖国的忧思。传记的目的是表现传主的性格品质,如《名人传》彰显的是三个传主的精神品质,而不是罗曼·罗兰的态度或思考。

④表达方式不同。回忆性散文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传记主要是用事实本身表现传主形象,所用描写有限,很少抒情或议论,如对贝多芬最后一次演奏的描写,只用了寥寥数笔。

⑤想象的空间不同。回忆性散文想象自由。传记中也有想象,但传记中的想象只用于填补事实的空隙,如贝多芬的一生主要事件源自书信、对话录等原始材料,想象只局限于一些小细节。

 (1)解答此题,需熟悉两部名著的内容,了解其特点,联系自己读名著的切身体验来谈阅读方法。

(2)解答此题,需熟悉名著内容,了解其写作特点,结合题干中的提示及名著内容,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进行分析。

5. (1)贝多芬 傅雷

(2)①要勇敢面对命运的挑战;②要坚持对梦想的追求;③要抵制物质的诱惑。

 (1)①从“我什么也听不见”可以判断出“我”是贝多芬。②该片段的语言读来有书信的感觉,可以判断选自《傅雷家书》。

(2)从题中的“哪些启示”可以看出,答案需要归纳出不止一点启示。启示要从选文中得出,比如结合①中的“……而我什么也听不见……甚至想到了自杀。可是,我没有去死……我还是要坚持下去,直到死神最终割断我的生命线为止”,可以学习贝多芬的不向命运屈服、坚持自己的梦想、勇于面对命运的困境等精神;结合②中的“像我这样,简直一天都受不了:不仅心理上憎厌,生理上、神经上也吃不消”,可以学习傅雷对于穷奢极欲的物质生活的厌弃、对于精神充实的追求。

知识拓展《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于年到年间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集,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十二年间,通信多封,贯穿着傅聪从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过程,也记录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6.①B ②A ③D

 解答此题,要结合平时的课外阅读积累,在掌握选项中四本名著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辨析作答,《简·爱》讲述了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平等,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傅雷家书》是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7.(1) (1)武松 (2)列夫·托尔斯泰 (3)傅聪 (4)沙悟净

 看清名著名称,分别锁定关键词句“蒋门神”“敲一座修道院的门”“以克利斯朵夫自命”“流沙河”,稍加联想就不难得出结论,这四位分别是:武松、列夫·托尔斯泰、傅聪、沙悟净。

(2) 矿路学堂毕业后选择去日本求学,因为他在矿路学堂学习时对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又觉得所学无用武之地。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决定弃医从文,因为在那里他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和侮辱,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看到中国百姓的麻木,认识到救治国民精神的迫切。

 我们可以从鲁迅先生各阶段文学作品中找到他思想变化的轨迹的例证,特别是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通过阅读《琐记》可知,在矿路学堂时鲁迅先生对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毕业后又觉得所学无用武之地;通过阅读《藤野先生》可知,鲁迅先生在仙台学医时,因受到歧视与侮辱、看到中国百姓的麻木,决定弃医从文,救治国民精神。

8.(1) ①傅聪 ②真诚

 重要人名要准确记忆,尤其是外国小说的人名,第一遍就记准,写对。第二空,所填内容要与“第一把”“根本”对应起来;同时,要在阅读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cane.com/rsff/7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