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脑血管病护理(二)脑梗塞和脑出血脑梗塞发病原因
脑梗塞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液中的有形成分附着在脑动脉的内膜上形成血栓,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多发生于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体重超重及有家族史的中老年人。
脑梗塞临床表现1、发病特点:过去有脑动脉硬化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常在安静或睡眠时发作。
2、症状体征:常有意识障碍、视力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运动失调、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或两侧瘫痪。
脑出血发病原因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在原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疾病的基础上,在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影响下诱发,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脑出血临床表现1、发病特点: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
2、症状体征:脑出血的症状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血肿大小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有关,通常一般有突发性头痛、喷射性呕吐、双目向对侧同向凝视、言语不清或失语、小便失禁、四肢瘫痪、高烧、昏迷等,常合并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压疮等。
脑梗塞和脑出血后遗症护理要点1、饮食护理:发病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发病后以饮食清淡、易消化为原则,鼓励戒烟戒酒,多吃蔬菜水果。
2、心理护理:老年人突然由正常人变为生活不能自理者,容易出现焦虑悲观情绪。我们对待老年人要关心体贴,加强沟通,进行安抚,让老年人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促进康复。
3、口腔护理:老年人在肢体瘫痪的同时,也会发生面瘫,出现口角歪斜、吞咽困难、口水不断。保持老年人口腔清洁是避免肺部感染、胃肠道感染的良好措施。为老年人擦洗口腔时,要用血管钳夹紧棉球,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内。棉球蘸漱口水不可过湿,以防止老年人将溶液误吸入呼吸道。
4、皮肤护理:老年人发生偏瘫或全瘫后,长期卧床不能翻身,如果发生压疮会影响疾病的康复。在护理过程中,应为老年人保持床铺整洁、平整、松软、舒适,还要密切观察老年人受压部位的情况,每隔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皮肤受压,预防压疮发生。
5、体位护理:为了预防瘫痪老年人的关节畸形,要为老年人正确变换体位,让老年人患侧卧位、仰卧位、健侧卧位交替使用。定时翻身时刺激全身的反应与活动,抑制痉挛和减少患肢受压最有治疗意义的护理。患侧卧位时所有体位中最重要的体位,有利于刺激传入神经,有利于患肢感觉功能的恢复。
6、排尿护理:老年人发生尿潴留,医生要给予留置导尿,并给予膀胱冲洗和导尿管更换。我们应鼓励老年人多喝水以利于排尿,避免尿管堵塞和尿路炎症。老年人小便失禁时要勤换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擦洗干净,保持会阴清洁干燥。
7、排便护理:偏瘫或全瘫老年人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便秘,我们应鼓励老年人多饮水,多吃粗杂粮、水果、蔬菜等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导泻药或人工排便。
8、用药护理:因大部分老年人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的原始病变,脑梗塞或脑出血后,仍需要继续治疗。我们应严格遵照医嘱,及时为老年人服用降压、降脂和相关药物,同时要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
9、预防肺炎护理:为防止老年人发生坠积性肺炎,除了每隔2小时翻身1次,还要进行拍背护理,每次10分钟左右,以协助病人咳痰,净化呼吸道。
10、功能训练护理:为防止关节挛缩和避免发生肌肉废用性萎缩,我们应对患肢进行按摩。如果老年人病情好转,能自主活动时,应协助老年人进行患肢功能训练,如床上活动指导、坐位及站立保持平衡的指导、步行及上下楼梯的指导、日常生活能力指导等。肢体训练的程序是:被动运动→辅助运动→主动运动。被动运动需要我们或专业护理员帮助训练,辅助运动需要借助康复器械,主动运动是恢复后,老年人自行运动。每次训练时间以训练后老年人不感到疲劳为宜。
服务项目
医院陪护、住家陪护、康复护理
保姆、钟点工
母婴护理(月嫂)、催奶、乳房保健
产后修复、小儿推拿
家电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