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禁忌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107/5824581.html

中药配伍禁忌

整理:微尘

——.12.1

一、十八反药

十八反药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芫遂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注释:十八反列述了三组相反药,分别: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南沙参、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此后的《本草纲目》及《药鉴》等书所记,略有出入,但不如十八反。

二、十九畏药

十九畏药歌

硫黄原是火中精

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

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

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

牙硝难合京三梭

川乌草乌不顺犀

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

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

炮爁炙煿莫相依

注释: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神农本草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尔,勿合用也”。自宋代以后,将“相畏”关系也列为配伍禁忌,与“相恶”混淆不清。因此,“十九畏”的概念,与“配伍”一节中所谈的“七情”之一的“相畏”,涵义并不相同。

三、妊娠禁忌药

妊娠禁忌药歌

元斑水蛭及虻虫

乌头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银并巴豆

牛膝薏苡与蜈蚣

三棱芫花代赭麝

大戟蝉蜕黄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

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与通草

瞿麦干姜桃仁通

硇砂干漆蟹爪甲

地胆茅根与庶虫

注释: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高烧患者还应忌油。

四、六陈歌

六陈歌

枳壳陈皮半夏齐

麻黄狼毒及茱萸

六般之药宜陈久

入药方知奏效奇

1.六陈之说

中药有“六陈”之说,指出六种中药需要通过一定方法的陈放贮存,使药物由新药变为陈药,使其性味、功效发生变化,从而更进一步符合临床治疗的需要。金·李东垣在《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中载有“六陈歌”:“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齐。”

此说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先是陶宏景提出陈皮、半夏宜陈久用之,之后《唐本草》又补充了四味。《类证本草》总结之,并正式提出“六陈”说。与六陈歌不同者的是枳壳和枳实有区别。其实枳壳和枳实皆为一物,只不过是前者为未成熟果实,后者为成熟果实而已。“六陈”,从古至今,一直沿用,不少医者只知上述六种中药宜陈久用之,却不晓为何宜陈久?陈久的时间有没有限制?

有人说,所谓陈久,即越陈久越好。若将上述六种中药放置数年或数十年,其气与味还有多少?如果气味减少了很多,那功效会不会也随之减少呢?医家张山雷曾说:“新会皮,橘皮也,以陈年者辛辣之气稍和为佳,故曰陈皮。”中药的治疗作用,主要在气和味,六陈药之气均很强烈,有刺激性,服用时容易发生副作用。为了避免发生这种副作用,故必须将上述六种药放置一段时间,让药气逐渐挥发,至张氏所言之“稍和”为度,并不是无期限放置,否则,药就会失去功效!

有些中药,如芦根、白茅根、生地、石斛、青果、麦冬、沙参等,鲜者,较陈久者之效果为佳。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鲜药味甘而气不浓烈,没有刺激性,加之所含津质较熟者为多,故用之则最能生津养液也。事实说明,上述诸药偏于味,六陈药偏于气,气味不同,用法必然各异。

应当指出,六陈说提出至今已千年有余,其间由于使用中药之种类在不断增加,宜陈久使用的中药也在扩大,早已超出了六种。所以,使用宜陈久的中药,不能只局限上述六种,应本着药物之气的强烈与否而取舍之。

2.历史渊源

最早出现药物宜放置陈久后使用的提法见于《神农本草经》的序例中,言:“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其后,不少医家对药物陈用做了论述。如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凡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须陈久者良,其余须精新也。”李时珍《本草纲目》言:“芫花留数年陈久者良。”最早出现“六陈”字样为唐《新修本草》狼毒条下记载:“与麻黄、橘皮、半夏、吴茱萸、枳实为六陈也”。为便于记忆,有医家将陈用药物总结为“六陈歌”。有学者认为较早的六陈歌见于南宋时期陈衍(万卿)著《宝庆本草折衷》(初名《本草精华》)。因此书残存十四卷,现存极少,世人所知甚少。现今的六陈歌有三种:金?李东垣《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曰:“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齐”;金?张从正的《儒门事亲》谓:“药有六陈,陈久为良,狼茱半橘、枳实麻黄”;《医方类聚》谓:“枳实麻黄并半夏,橘皮狼毒及吴萸,真辞经岁空陈滞,入用逢知效自殊”。其中以李东垣的六陈歌流传最广,涉及药物为枳壳(实)、陈皮、半夏、麻黄、狼毒、吴茱萸6种。

五、中成药配伍应用

注:本文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更多医理药论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cane.com/rsjj/59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