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皮肤病专科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00115/7761456.html
配乐:岁月静好
肇源往事:
那一缕缕远去的雪花膏香味儿
文/刘希文
前几天,在一位朋友家看到一个雪花膏的瓶子,是那种最原始的,大肚圆形,白色的,盖儿是绿色的,估计得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了。
我非常纳闷,这种雪花膏在市场上已经销声匿迹了,根本就见不到了,那么,朋友家留这个瓶子干什么呢?
经过和朋友的交流,才得知,是朋友的老母亲留着的。据说老人是为了留一个念想儿,我想,也许是老人有怀旧的情结,是想留住那段使用雪花膏时的美好时光吧。
说起雪花膏,在我的印迹中还有一些模糊的记忆,那种雪花膏在过去的年代里曾经令多少女人痴迷,让她们情有独钟。
雪花膏,不光能让女人浑身具有香气,而且还能让女人增强自信,增加魅力。
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里,“友谊”牌雪花膏是风靡一时。雪花膏是一种非油腻性的护肤化妆品,涂在皮肤上立即消失,类似雪花,故此叫雪花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有关资料介绍,雪花膏一般是硬脂酸和碱类溶液中和后生成的阴离子型乳化剂为基础的油水型乳化体,能使皮肤与外界干燥空气隔离,调节皮肤表皮水分的蒸发,从而保护皮肤,不至于让皮肤干燥、皲裂和粗糙。
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在一些大城市,诸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街头到处都能看见“雅霜”的广告。雅霜是中国最早的有规模生产的化妆品之一,俗称雪花膏,产地是上海,并由上海大陆药房总经销。
在一些电影或者电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见旧时上海街头印有电影明星白杨头像的雪花膏广告,那灿烂的笑容,胸前一束鲜花,让当时多少影迷疯狂地痴迷和向往,为此当时的雪花膏受到了许多女人的追逐。
年过大年时,我回老家,在早上洗漱的时候,我问老母亲,现在还没有雪花膏了?
“啥?雪花膏?你可太落伍了,像我这样的老太太已经早就不用雪花膏了。再说雪花膏也见不到了,现如今都是一些洗面奶之类的化妆品,上哪掏弄雪花膏去啊?”
“前几天,白城的你二姨来看我,给我带来了许多瓶洗面奶呢,让我擦,这不,在这呢,你看看。”
接过母亲递过来的洗面奶,我仔细一瞧,包装非常精致,比以前用的雪花膏可强多了。
“咱家还留有一个过去那年头用过的雪花膏瓶,搬家许多次了,我没舍得扔,留着它就权当一个纪念吧。”
母亲说完,从柜子的一个拐角里掏出一个瓶子,就是过去的雪花膏瓶,大肚儿,白色的,盖是绿色的,看后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
“要说雪花膏啊,过去我们女人都用这种,你们这些秃小子看着眼热,也偷着抹儿,整得像白面鬼似的。那时,女人抹雪花膏,而男人是抹蛤蜊油。”
听着老母亲的话,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四十年前那艰苦的年月。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对于东北乡村来说,老百姓家里要是能有几瓶雪花膏那可是了不得的事情。
那时,大东北地区春天时刮春风,而且是春风刺骨,夏天时天很热,秋天时温差很大,早晚很冷;尤其是冬天是最冷的,大烟泡漫天刮,人的皮肤根本就不适应天气的变化。这就得需要用一种护肤的东西来保养人们的脸,也就让雪花膏成了热销的护肤品。
当时我家住在乡村,家里很贫困,靠父亲在学校当老师每月挣的有限工资维持生活。
小时候,我记得村里供销社里的柜台上摆着一个很大的玻璃瓶子,上面是一个红色的盖子,里面装的就是雪花膏。柜台里面也有摆着的成瓶的雪花膏,是那种绿色的盖子,白色大肚子瓶的,是“友谊”牌的。
那时,老百姓家里姑娘、媳妇多的,大多也买不起成瓶的,只能从家里找一个罐头瓶子到供销社买散装的雪花膏。
由于东北的天气四季变化大,尤其是在冬天,各家各户不管是小小子,还是小姑娘那小脸和小手“冻”得像麻土豆似的,老百姓管这种状况就“皴”,经常会听到人们在私下里说,“这孩子,看你的脸和手都皴成啥样了?”
皴,就是脸和手起了一层皱皮,膻的不得了,手脸经常刺挠,一摸是麻麻来来的。如果不擦雪花膏就得裂口子,整不好就得掉一层皮。为此,老百姓家里必须得备一点儿雪花膏来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上小学时,班里女生多,冬天时基本上没有女生脸和手被“皴”的。可是大多数的男同学那小脸和小手造得就没有人样了,冬天穿的薄,棉袄的袖头和前大襟都起亮了。
当时由于冬天教室里封闭很严实,那些女同学一来到教室,屋里就有一股浓浓的雪花膏香味,尤其是女同学从身边一过,带起的一股风中也夹杂着雪花膏的余香。
虽说过去的年代东北乡村的老百姓家里很贫困,但是还有许多的人家宁可花上块八角钱买上一瓶雪花膏,给孩子们擦一擦,以免得小脸膻的像土豆似的。就连刚会走路的小孩也会给他擦一点儿,小孩都会乐呵呵地一动不动,擦完了忽闪着大眼睛瞅着你。本来小孩身上就有一种奶香味,加上雪花膏的味道,把家里的爷爷奶奶喜欢得把孩子抱在怀里不肯撒手。有时,奶奶拿着雪花膏说给小孩子擦香香了,小孩子就会伸过脸来让奶奶擦,那种场面是十分令人惬意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旧社会时上层社会女人擦的“雅霜”、“双妹”雪花膏,到建国后上海日化生产的“友谊”牌大众皆宜的雪花膏,这些雪花膏还是“友谊”牌因其价格低廉被老百姓所接受,一直受到了老百姓的喜欢和青睐,即使家里再困难,也要买上一瓶来保护皮肤。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又有了“梅花”、“人参”、“百雀羚”、“夏士莲”等各式各样的护肤品逐步投放市场,品牌是越来越高,品味也是越来越高,价格更是越来越高。兜里鼓溜有钱的人逐渐地使用上了高价位的护肤品,而老百姓还是喜欢低价的雪花膏。
我想,作为60岁左右的人们还是怀念那使用“友谊”雪花膏的年月,只可惜这种老少皆宜的雪花膏现在在市面上已经是很难见了,离人们越来越远了,只有那渐渐远去的雪花膏的香味还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雪花膏,我们怀念你,我们怀念你那远去的一缕缕淡淡的幽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