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雀斑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714221.html
一路书香
一生阳光
城南小学五(1)班向日葵中队
·鹿城爱阅读行动·
在“互联网+阅读”的大环境下,儿童阅读方式正在改变,积极探索儿童阅读的新模式、新场景、新渠道。悦读有声,声临其境,让经典作品走进更多孩子的心里,悄然发声!
是书,让我们得以与智者对话,与哲人对话,与九流百家对话。是书,让我们结识了放白鹿于青崖间的豪者,竹杖芒鞋的侠客,唤谁揾英雄泪的浪子。在读书中,我们似乎化为了庄周晓梦中的蝴蝶,在云淡风高时怡然自舞……
汗青五千年,狼烟三千载,我们在阅读中,细品书籍的浮香,聆听书籍的嘤韵,感受读书的精彩。
读古文,跨越时空对话
古文蕴含着华夏文明的精华,凝聚了古圣先贤的智慧。读古文,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与先人来一场对话,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倾听时代的脚步,思接千载,神游万里。
每天早上微课,同学们一早来学校,倾听老师讲解小古文,跟着老师一句句诵读,很快我们读懂了并流利地背下来小古文。记得老师出差的日子,由我们班干部来上微课,每天提早备好课,找好资料,上得津津有味,同学们学得特别认真。二年级的我们学完了《小古文篇》,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考核,每个同学顺利过关,拿到了私人订制的礼物。我们爱上了小古文,很多同学试着写古文。无心插柳柳成荫,叶同学写着玩的一篇小古文《蒲葵》,竟然荣获小古文写作大赛特等奖。从此,叶同学一发不可收拾,一篇篇日记、作文都是古文的形式呈现。有了小古文的基础,我们陆续学习了韩愈《马说》、沈复《童趣》、蒲松龄《狼》和《山市》,范仲淹《岳阳楼记》,还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诸葛亮《出师表》等二十多篇古文。最有意思的是,我们的老师喜欢练苏轼的《赤壁赋》,一时兴起,每天教我们一句,我们学得很轻松,当然也很开心。一个月的微课,我们竟然背下来《赤壁赋》,还朗朗上口。我们班的学霸邱添同学,还用英文朗诵《出师表》呢!牛!假期里,我们捧起了《世说新语》,家长也重温古文,和我们一起吟诵,期末,老师给我们私人订制评语—小古文。
吟诗词,领略唐宋风韵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海,辛弃疾的双眼迷离了剑光,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白发,文天祥的激情回荡了整个零丁……在阅读中,我们读懂了抱负、执着、爱国。邀明月之满杯,举酒觥之高远,我们遨游于诗词之中,看落红化作春泥,叹国破山河在,赞东篱之采菊,唱绝顶之豪情。
在秋天,佐一杯记忆的酒,在窗下独饮。写下一段,人比黄花瘦的心事,托付给流年照料。这位女词人的愁怎能一个“愁”字了得?让我们深深叹息。读着《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唱着《点绛唇》“却把青梅嗅”,感受这位传奇的女词人有着天真无邪的美好时光;读着《一剪梅》“才下心头,却上心头”、《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孤雁儿》“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凤凰台上忆吹箫》“多少事欲说还休”、《感怀》“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我们深感女词人寂寞寥落的流年;吟着《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们再也捧不住这这么多这么重的愁,只得掩卷叹息。一代词宗,一半喜剧,一半悲剧,从红颜佳色,到霜华満鬓,流徙漂泊,受尽苦楚,独自过着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这位千古词后,在厚厚的史册上,留下薄薄的一片黄花。但她的名字却刻在了太空上,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它们,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这是外太空唯一一个用中国古代女性名字命名的天体。千古词后的“愁”如此沉重,但这位千古词帝的“愁”更愁。读着《渔父》“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曾经拥有张志和一样的潇洒惬意,与欧阳修(号称六一居士: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个老翁)一样享有“六一”(一叶舟,一支桨,一纶丝,一只钩,一壶酒,一个渔翁)的南唐后主,在他的艺术世界里,喝喝酒,唱唱歌,填填词,作作曲,“不羡仙”的他,却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接任了一项错误的工作。说到这儿,我总会无由地想起郑愁予的那首《错误》。李煜从他接过权杖,君临天下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导演他悲剧的人生,所有华丽的过程,都是为了那场落寞的结局。他的词,从开始的风格绮丽,到后来的泣血绝唱。读着《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位“亡国之君”的“愁”,比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似海”,还有李清照的“愁”要浓得多,深得多,重得多……欲哭无泪,欲言又止,大悲无言,这思念故国之“苦”,深锁清秋之“愁”,寄人篱下之“悲”,灭家亡国之“痛”,这位“违命侯”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深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头。读着《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们体会到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这位处在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最后大胆地将感情全心倾注,痛快地抒发亡国之恨,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千古绝唱《虞美人》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他也成为了“词中之帝”。每天微课,倾听陈老师的讲解,耳边回响着邱老师的唱词(每一次陈老师讲解词的时候,总请我们的数学邱老师来唱一曲),邂逅一位位词客,探寻他们一生的故事,品赏他们一世的才情。从此,我们爱上了诵读,我们都是“小小朗读者”,沙沙同学在喜马拉雅上还有自己的专辑呢!读名著,淡品百味人生
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我们阅读经典,分享经典。大观园中的人情世故,桃园中的三结之义,西天取经路上的降妖伏魔,梁山水泊的替天行道,让我们读懂了无奈、团结、勇敢、义气。
读完一本名著,我们如期举行一场场阅读分享会,交流所感所得。如阅读《红楼梦》,我们从多个方面来分享:药方、食谱、服饰、住所、诗词等。《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从中医的角度看,还是一部难得的的中医养生典籍。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研究养生丸:林黛玉—人参养荣丸,老少皆宜,可以长期服用,几乎没有副作用。药物组成:人参、当归、黄芪、白术、茯苓、肉桂、熟地、五味子、陈皮、杭芍、甘草等。功效: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效。出处:《红楼梦》里的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描述:众人见黛玉年貌小,身体面庞怯弱不胜,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末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薛宝钗--冷香丸。功效:散寒化痰,平喘止哮。出处:《红楼梦》第七回中说道,宝钗患了一种病,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犯时出现喘嗽等症状。一个和尚给宝钗说了个“海上仙方儿”,这种药就叫“冷香丸”。自打宝钗服用后,倒也灵验。书中写道冷香丸是将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钱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分煎汤送服一丸即可。
读《三国演义》,我们再现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场景,我们的家长也积极参与阅读分享会。在分享会上,我们畅所欲言,慷慨激昂,受益匪浅。
岁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我们向日葵中队每个队员珍惜当下,用阅读成就精彩的人生。
编辑
ZC
审核
WXJ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