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味中药人参

人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生长于北纬33度-48度之间的海拔数百米的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产于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东部。人参的别称为黄参、地精、神草、百草之王。

以根茎入药。

味甘、微苦,性温、平。

入脾、肺经。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内服:煎汤,5-15克,大剂15-50克;亦可熬膏,或入丸、散。

连续长期大量服用人参,可能会患上“滥用人参综合征”,产生头痛、失眠、心悸、血压升高、精神抑郁等副作用。

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用于气短喘促,心悸健忘,口渴多汗,食少无力,一切急慢性疾病及失血后引起的休克、虚脱。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1、《本经》:“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2、《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3、《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4、《日华子本草》:“调中治气,消食开胃。”

5、《珍珠囊》:“养血,补胃气,泻心火。”

6、《医学启源》:“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肺脾胃中火邪。《主治秘要》:补元气,止泻,生津液。”

7、《滇南本草》:“治阴阳不足,肺气虚弱。”

8、《本草蒙筌》:“定喘嗽,通畅血脉,泻阴火,滋补元阳。”

9、《纲目》:“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1、实证、热证忌服。

2、服人参当天或24小时内忌萝卜,忌茶,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药性论》:“马蔺为使,恶卤咸。”

4、《医学入门》:“阴虚火嗽吐血者慎用。”

5、《月池人参传》:“忌铁器。”

6、《药品化义》:“若脾胃热实,肺受火邪,喘嗽痰盛,失血初起,胸膈痛闷,噎膈便秘,有虫有积,皆不可用。”

7、《本草经集注》:“茯苓为使。恶溲疏。反藜芦。”

8、《药对》:“畏五灵脂。恶皂荚、黑豆。动紫石英。”

9、忌与葡萄同吃营养受损,葡萄中含有鞣酸,极易与人参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影响吸收而降低药效。

10、忌用五金炊具。

赞赏

长按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
咨询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cane.com/rsxt/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