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的人参,为何会被放置太久失了药性,

不自知,正说明贾家家底厚,贾母东西多。别人视若珍宝、求之不得的人参,在贾母这里不过是不值得重视的闲置物品。

周瑞家的转述:“这东西比别的不同,凭是怎样好的,只过一百年后,便自己就成了灰了”。人参不是短期失效的东西,要一百年才成灰呢。

贾母的人参,“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烂木,也无性力的了”,不足百年,也有几十年了。算起来,这几支人参,应该跟贾母年纪差不多呢。

这样古老的人参,是从哪里来的?肯定不是贾母自己挖来的。只会是馈赠的礼品。不管是父母长辈给的,还是亲戚朋友送的,或者晚辈子弟孝敬的。总之,它们来到贾母手里,已经很多年了;而在贾母之前,它们多半已经有过主人,甚至可能有过不止一位的主人。

是二手,或者几手的东西,谁还能说得清它的年代历史?人参又不是罐头,不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时间的。

更重要的,“贾母忙命鸳鸯取出当日所余的来,竟还有一大包,皆有手指头粗细的”,是用剩下的,而不是像宝钗讽刺的“没见世面的人家”那样“珍藏密敛”。

如果是“珍藏密敛”,少不得在心里牢牢记住,也许还会专门弄个账簿、备忘录什么的。而贾母这里,是“当日所余的”,用剩下随便放在那里,难道还耐烦记它的来历时间?

贾母自己年纪大了,好东西太多,不耐烦记。现在贾母的秘书兼内库总管,是鸳鸯。而鸳鸯不过是个二十岁上下的少女,那人参的年纪一定比她还大。她又到哪里去记它的来历时间?

这几支人参,“虽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烂木”,是专业人士才能看出来。而它们的外表“皆有手指头粗细的”,远比王夫人的“簪挺粗细”和王熙凤的“参膏芦须”像样得多。单看外表,又有谁会知道它们已经失去了药效?

从一大把失去性力的人参,完全可以看出贾府的财力是有多么雄厚,但也反映了贾府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财富毫无意义的损失。

几枝人参,其实算不了什么。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其他事情上,是不是也是如此呢?长此以往,贾府这艘实力雄厚的巨型大船,就这样,被每个人的轻忽、清高、不负责、不作为,一点一点地掏空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cane.com/rszp/113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