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20年,人类终于发明了长生不老之

说到长生不老,你会想到什么呢?我想到西游记中的人参果,这颗人参果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位列九九八十一难之一,偷吃人参果这一回的故事也成了《西游记》中的一个经典故事片段。

唐僧师徒四人路过五庄观,唐僧不吃长得像婴儿一般的人参果,于是两个人参果被镇元大仙的徒儿清风和明月分吃了。猪八戒知道后撺掇孙悟空偷人参果,被清风和明月发现,双方吵闹起来,孙悟空将人参果树毁了。

结果镇元大仙盛怒抓了师徒四人,如若不是观音帮忙将果树复原,师徒四人命可就悬了。为何镇元大仙如何震怒?只因这果: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三千年成熟,一万年只得三十个。闻一闻,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人参果原来是长生不老之药,难怪如此重视。时至今日,关于“长生术”的各种影视剧依然层出不穷,比如《秦岭神树》、《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可见长生的吸引力。那么高科技的时代,未来会有科技实现长生的可能吗?

或许这个问题答案会是肯定的,比如携程旅行网董事长和联席创始人梁建章所写的《永生之后》,在这本具有科幻色彩的寓言式小说中,公元年,人类终于发明了长生不老之药,名为“延生药”,从此人类正式步入“长生纪元”的时代。

一、永生之后

这个设定本身挺有意思,通过科技来实现人类的长生不老,让每个人都拥有无尽的生命,这应该是对于科技最美的设想了。但是长生的喜悦能保持多久?在作者的笔下,一百年后,长生的喜悦逐渐淡去,随之而来的是逐渐失去活力的人类社会。

作为一本只有四万字左右的中篇小说,要说在深度上探讨得多深入确实很难,就像有豆友评价这本书看起来更像小说大纲。但是,我觉得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很多问题,是值得我们好好去思考的。

在书中,真正的重点不在长生不老之药的发明,而是在长生之后,面对一个和想象中不一样的人类社会,人们对于新出现的问题的思考,那才是长生真正的意义所在。比如新的问题出现了,这样的社会是我们想要的吗?长生到底是人类的进步还是退化?

二、长生区VS生死区

公元年,拥有长生之后,一百年内人类死亡的人数只有1%,而新增人口却不断创新高,迫在眉睫的地球资源容纳问题。于是,“生替法”应运而生,所谓生替法就是指父母如果选择生孩子就必须放弃长生,要长生就必须不生育。

自此,人类开始分成两派:长生区和生死区,从此两派之间各自发展。公元年,长生区和生死区之间开始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发展。

长生区:拥有无尽的时间,所有的事都可以慢慢来,厌恶风险,于是基因工程、核能技术、太空研究、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研究,在不知不觉中停滞不前。社会中出现了论职排辈的排斥竞争的心态,低位者失去了努力的方向,高位者安于现状,犹如一滩不再流动的死水。

生死区:生命有限,在对死亡的恐惧和时间的珍惜中,人们只争朝夕,无论科学技术还是经济水平均赶超了长生区,生死区展现在长生区眼前的是活力和朝气蓬勃。

到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追求长生,从而逐步失去梦想、情感、创造力的人类社会。这样的一种长生,你还愿意要吗?到底人的价值是在于毫无波动的无尽生命,还是在有限的生命内对于一切未知的好奇,保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的活力?

三、长生的诱惑

正如书中这句话:“如果仅仅因为那不到1%的风险,就放弃%的人生乐趣,仅在数字意义上也是极蠢得吧。”乍听起来,我们好像都觉得自己不会这样去做,毕竟冒险也是一种乐趣。但当你真正面对有可能实现的长生的诱惑时,你觉得你还能如此坚定吗?

我们常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从古到今,多少人穷尽一生都在追求长生不老,最有名的莫过于秦始皇的传说,今日现代科学依然将如何延缓人类衰老作为重要课题,可见长生的诱惑力有多强。

但梁建章还是一位著名的人口学家,著作有《人口创新力》《中国人太多了吗?》等。因此,在《永生之后》中他更倾向于从人口和经济的角度去看待,也就是更暂同生死区的做法,觉得要多生孩子才是保持人类进步,而非长生。

对这个观点,我并未完全赞同,但是《永生之后》这本书在讲述人们得到永生后,所面临的问题,我觉得很多的确值得引起我们的生死,思考我们的生命的意义究竟在于广度(长生)还是深度(不断探索、创新的活力),抑或还有其他,或许这些需要你自己看过之后才能知道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cane.com/rsxt/116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