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五中全会精神middot一

白癜风治法 http://pf.39.net/bdfyy/bdfzg/190710/7288900.html

初冬的乡村,目之所及一片枯黄,略感萧瑟。农舍星星点点,静谧而美好。

距离奇台县城25公里的西地镇桥子村村道两旁,近一人高的梭梭林已由绿转黄,在阵阵寒风下,枝条迎风摇曳。放眼看去,这一路都生长着天然或人工梭梭树,形成一道错落有致的林带。

西地镇桥子村村民蒋英文在查看梭梭树下的滴灌带。记者王薇摄

西地镇位于奇台县北部沙漠前沿,以前这里的村民饱受风沙侵害。年,奇台县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作,该镇将沙漠前沿的农田全部退耕还林,栽植了防风固沙梭梭林,牢牢锁住了风沙,让沙漠披上了绿装。截至目前,西地镇已完成退耕还林4万亩。

进入记者视野的大片梭梭林,目前已是农民的致富林。

同行的奇台县西地镇林业站站长王吉录指着一片梭梭林说,这片梭梭林的树根部寄生着素有“沙漠人参”美誉的名贵中药材——肉苁蓉,老百姓称其为“大芸”。

说话间,梭梭林里走出来一个人。他踩着积雪,仔细检查着梭梭树下的滴灌带,抬眼看到有客来访,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叫蒋英文,是桥子村村民。梭梭栽种3年后,方可接种肉苁蓉,接种肉苁蓉3年后才陆续有产出。年10月,蒋英文在亩梭梭树下种了肉苁蓉,虽然收获期长,但他仍然很开心。

“我种了30多年的地,头回种肉苁蓉,但我很有信心。”蒋英文告诉记者。去年,蒋英文去鄯善县考察了肉苁蓉种植项目,了解到肉苁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种植成本低、耗水量少,便于管理,一次接种可多年受益,非常适合在沙漠和盐碱地种植。

人工种植肉苁蓉的经济效益有多高?西地镇东地村村民王海瑞是该镇首批种植肉苁蓉获得收益的村民。他3年前试种的亩肉苁蓉今年喜获丰收,种植面积又扩大了亩。

王海瑞算了一下账,亩梭梭林里可收获4.2吨肉苁蓉,亩产肉苁蓉42公斤,今年每公斤肉苁蓉的最低收购价是12.5元,他一共收入了5.25万元。他说,个头越大的肉苁蓉价格越高,有着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只让种梭梭,农民积极性不高,但如果有经济回报,就可实现双赢。”王吉录说。

年,西地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号召农民改种梭梭,并套种肉苁蓉,每亩地给予元退耕还林补贴。截至目前,西地镇套种肉苁蓉的梭梭林面积已达5亩,其中亩已产生经济效益。

梭梭套种肉苁蓉,既能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目标。下一步,该镇计划成立沙产业合作社,打通与药材商直接对接的销售渠道,积极探索防沙治沙与发展中药材等绿色产业相结合的可持续治理模式,让肉苁蓉特色种植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部署,这必将使昔日的不毛之地变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宝地,一幅更加绮丽的生态画卷将在浩瀚沙漠里铺展开去。(记者王薇)

来源:昌吉日报

编辑:马晓艳

校对:候悦

责编:徐锡思

审核:李云辉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cane.com/rsxt/76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