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刚过,明天就是入伏第一天了!
王冰在注解《素问·六节藏象论》云:“长夏者,六月也。土生于火,长在夏中,既长而旺,故云长夏也”。
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易致体内湿热过重。《脏气法时论》说:“脾主长夏。”脾胃和长夏的土行相通应,因此长夏也称为脾月。
这段时间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浮于表,散于四肢,因为腹部相对较凉,消化力弱,没有食欲,只想吹着空调喝冷饮吃冰西瓜,这样等于打开门,让寒气外邪长驱直入,就会白白消耗了自己的阳气库存。
所以长夏月是脾胃保卫战,是脾胃保健和养治的重要时期。
盛暑三伏天,我们在饮食上应该怎么吃?
壹1南方的朋友,可多食酸在广西南宁市井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难过酸嘢摊。
酸嘢,是征服南宁人味蕾的佼佼者,也是广西很多地方都有的小食,酸萝卜、酸芒果、酸桃子、酸姜酸豆角……真是万物皆可腌酸。
按中医理论,越近赤道阳气越散,所以南方的人相对于北方来说,更容易消耗阳气。
在暑热天里,心神散乱、不停出汗、五心不定的时候,可以吃点酸的东西,比如酸的水果、酸梅汤、酸咸菜、酸萝卜老鸭汤、乌梅、五味子……适当吃酸有助于收敛过散的阳气,抵挡南方常年耗散阳气的热。
2羊汤一碗,温阳开胃还有“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也是符合冬病夏治的原理,伏羊即入伏后的羊肉。
三伏天吃伏羊,可温养中阳、阴阳双补,此汤可开胃口、增食欲、助排汗、通湿热,在夏天喝羊肉汤,事半功倍。
3小暑的黄鳝赛人参小暑开始后,有两个补养正气的赛人参的食物:荔枝、黄鳝,老传统要在这一天吃它,冬病夏治。
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等阳虚的人,在小暑时节(前后一个月)吃黄鳝进补可达到事半功倍的补益效果。
中医认为,黄鳝性温,味甘,有补虚损、祛风湿、强筋骨之功效。经过一冬的蛰伏,黄鳝在春季觅食,到了夏季体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特别丰富,在小暑至大暑时食用,不仅味美,且滋补功能更趋完备。
用黄鳝,搭配这个时令也很鲜美的莲藕,做一个莲藕黄鳝汤,可以很好的温补脾胃。
莲藕煲黄鳝汤
莲藕半斤,黄鳝1斤,猪骨克。食盐适量,生姜3片。(此量可供3~4人用)。
黄鳝用食盐或热水擦去黏液,洗净。猪骨洗净,切块。所有主料一起与生姜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毫升(约10碗水量),武火滚沸。改文火煲约1小时,下食盐即可。
莲藕也作为“小暑三宝”之一,被《本草纲目》称作“灵根”。
大多数人以为藕是清热寒性的,实际上,藕可寒,可温,这是吃藕最妙的地方。莲藕生吃,可以清热解暑,煮熟了吃就是温性的,能健脾益血,脾气足,阳气就足。
另外日常的健脾祛湿的食材还有哪些?下面这些夏日健脾祛湿的食材日常炒菜煲汤,可以借鉴选用:
①牛肉、牛肚、猪肚、莲子、锅巴。这几样性质都相对平和温补一些,人人都可以吃。
②玉米、大麦、白果、芡实、薏苡仁。其中,生薏苡仁是凉的,假如你是寒体的话,炒一下再食,炒了它的偏性就大大减弱了,还加强了健脾的效果。
③生眉豆、黄豆、赤小豆、黑豆、冬瓜、丝瓜。夏天的瓜类来得特别及时,有利水的功效。有人会觉得豆类瓜类寒凉,其实中医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互相配合,抑制偏性,我们利用冬瓜去利水,就可以配温的东西吃,比如加点姜,加点陈皮。
④陈皮、扁豆、荷叶。陈皮尽量选择年份大的,健脾燥湿不在话下。而荷叶能生升,能祛湿,又香,又醒脾。
还有一些调理脾虚夹湿的食物:人参、党参、黄芪、五指毛桃、白术、茯苓、白扁豆、芡实、甘草、木瓜、陈皮、藿香、佩兰、砂仁、苍术、荷叶、马齿苋、鸡骨草、土茯苓。
贰贴敷三伏贴,排出身体陈寒痼冷
三伏天是自古以来,人们公认的一年中最热的日子。
此时天地间的阳气最充足,全身毛孔腠理都张开了,很多在里的寒、湿、痰饮被排出的机会就比平时更大一些。
集萃堂三伏贴
中医有三伏贴、三伏灸,讲究“夏练三伏”,说的是利用三伏天这段时间,我们的腠理开放,用一些温通的方法,此时就该借天力,给身体来一次体质大升级,帮助身体排出陈寒痼冷,越是虚寒的体质,越有效果。
所以,这“伏”天,也可以说是“福”天。
集萃堂三伏贴套餐优惠活动正在进行中,预备贴已经开始,赶紧联系管家客服约起来!
订购可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