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经方医学理论体系与修学体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年前后在协助冯老做“冯世纶教授经方网络传承班”的时候,在网络上就有好多同学提出来将胡老讲稿中有关案例单独编辑整理,确实是大家热心参与,集体用力的结晶。我们将陆续刊出这些胡老自述临证实践的治案故事。胡老学验俱丰,所言掷地有声,让人信服,启发极大。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讲述是穿插在条文讲解过程中的,所以多是点到为止,未能充分展开叙述,读者当能举一反三。
白虎加人参汤证误治致死
“有一个山东人,女的,姓马,患糖尿病,主要用白虎增液汤加人参之类治疗,很快就控制住了。这个病人家里穷,住在我学生家,后来感冒了,流感,住院打针但发热不退,又吃阿司匹林等发汗,一吃热退,今天退明天就又热起来,就又发汗,反复治疗一个多月。医院看她,人已经不行了。他跟我说坏了,医院了,老治不好。也请了别的大夫,后来叫我去看,我是私人诊所开业的,医院受歧视,开始我说不去,后来去了。
我去一看,是不行了,此人骨瘦如柴,穿袜子那腿就像根棍子似的,瘦得没形了,这就是反复发汗的结果。之前请的那个中医,也是个好大夫,开的方子是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病人脉浮而无力,虚数无度,还是发热。我也没吱声,跟我学生出来我说,没有方子可再治疗了,现在就一个法子,也不见得能救其命,但可能会使其好一点,用大剂量的白虎加人参汤,起码用西洋参一两,大量人参,大量石膏。我的学生说她太穷了,要是好不了就不治了。后来她很快就死了,这就是给治死的。
像这种流感,开始发热,就用小柴胡汤加石膏效果非常好,就不会有这种情形。一发汗,体温当时散一散,过后还发热,就要仔细辨证,改变治法。
古人用汗法不会反复发汗的,所以用麻黄汤之后表不解,就要改用桂枝汤,变更一下发汗的方法,桂枝汤解肌,不是大发汗药。这个人后来就是白虎加人参汤证,光发热还不要紧,人就怕汗出太多,脱水,这津液脱到相当厉害的程度,再不知道正确的治疗方法,就容易造成死亡。
我还见过一个拉车的人,他在外边拉了一天车,就得了所谓的‘中暍’,就是上面这种情况一点没错,回来的时候他热得不得了,汗出太多了,他吃面条,用凉水把面投得凉凉的,又带两罐啤酒回来,把那啤酒也喝了,那碗冰凉的面条也吃了,吃完就死了。旧社会这样的情形很多,拉车的人汗出太多就脱水而死。所以用白虎加人参汤是大有道理。”
编者(原书编者,下同)按:《伤寒论》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后世医家每“以经释论”,不能很好领会仲景辨证的精神,很多人错用发汗重剂来治温病,明清时期温病学的迅速发展便与此有很直接的关系。前例中胡希恕先生提出了如果病初起用小柴胡汤加石膏就可能不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很值得后学者思考。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写留言”,跟帖讨论。
欢迎各位同仁将在学习和应用胡老学说的实践中发现的心得体会、问题疑惑以及观点探讨等,笔之成文,与众师兄弟姐妹分享。
投稿:jingfangg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