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完全基于西游记世界观,与现实世界无关。
前言在《西游记》能够稳居四大名著的背后,原因在于它具备多层次的背景框架和多种解读方式。只有仔细斟酌每一个字句,并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真正领悟到《西游记》的精髓所在。一旦深入理解,就会发现《西游记》对传统认知有着极具颠覆性的影响。
盂兰盆会?延寿大会!《西游记》中的灵山是万佛朝宗的圣地,这里每日花开结果,千里美景尽收眼底,万里祥云遮盖彩霞。奇珍异兽为佛祖献花采果,无穷无尽的资源和虔诚的朝拜皆以满足佛祖的需求为目的,可以说灵山的一切都是为佛祖而打造的。
在镇压孙悟空若干年后的一天,如来佛祖对所有众佛说:“我这里有一个宝盆,内有各种奇花异草,异彩纷呈、美景无限。我们可以举办一次盂兰盆会,怎么样?”众佛都表示赞成。然而,这一天正好是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节、鬼节。如来佛祖要在这一天举办盛宴,为什么会选在鬼节呢?这说明佛祖对于“好日子”的定义与我们不同,甚至是相反的。
在盂兰盆会上,众佛尽享奇珍异果,满足了食欲后对这次宴会赞不绝口。然而,平日里也有奇珍异兽奉献花果,为什么这次盂兰盆会如此特别呢?让我们来看看众佛为盂兰盆会写的诗句:
“寿命延长同日月,寿如山海更悠哉。”
这两句诗点明了盂兰盆会的独特之处,它的目的在于延长寿命,而不只是简单的聚餐。虽然我们不知道这次盂兰盆会上供应了哪些水果,但可以想象一下,在西游记中我们熟知的奇珍异果有哪些——比如蟠桃和人参果,它们正好都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四大部洲,作者如来各执一词众佛吃饱喝足后,如来发表讲话。佛祖说道:
东胜神洲,敬天礼地,值得表扬。
北俱芦洲,众生虽好杀生,但皆为生存所迫,情有可原。
西牛贺州,灵山所在,众生不贪不杀,人人固寿。
南赡部洲,贪淫乐祸,多杀多争,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
我有三藏真经,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使者前往东土大唐寻找一位取经人,来我灵山取我真经,“拯救”南赡部洲天下苍生。
值得注意的是,佛祖的这一番话里对四大部洲的评价,却与吴承恩所描述的相去甚远,作者展现出来的四大部洲是这样的:
东胜神洲,盘踞混世魔王,七十二洞妖王等怪物,杀人如麻。
北俱芦洲,虽未详细描述,但众生好杀,虽为糊口,但弑杀就是弑杀。
西牛贺州,作为西游故事的主战场,众多妖魔汇聚于此。
南赡部洲,正值贞观盛世,天下太平,八方进贡,四海称臣。
可见,佛祖对善恶的判断标准完全不同于我们,他有自己的标准和认知体系。作为西游世界最大的规则制定者,佛祖所制定的游戏规则与我们正常的标准完全不同。因此,如果想要读懂《西游记》,就必须理解和适应这个独特的世界观。
随后,观音菩萨主动请缨前往东土大唐寻找合适的取经人。为方便观音的工作开展,如来在观音出发前赠予了她几件宝物:袈裟、锡杖、金箍、紧箍和禁箍。尽管大多数人只记得悟空头上的紧箍,但却忽略了黑熊怪身上的禁箍和红孩儿身上的金箍。这三个箍的作用在文中也有详细描述:
“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因此,这三个箍的最终作用和目的可以归结为两个:一是让取经人成为悟空的徒弟并传授真经,二是让他们接受教育和管教,融入佛门。而这也正是如来的目的所在。
卷帘大将为何吃人西天取经之路充满艰险,观音菩萨比任何人都了解这一点。因此,在取经人出发前,他们需要找到合适的助手,以克服前期的种种障碍。观音菩萨为取经人寻找帮手的第一站,便是流沙河。
观音菩萨带着木吒来到流沙河,眼前景象令人惊叹。水面宽达八百里,仙船难以通行;莲叶无法浮起,平沙上空寂无一只雁飞过,远岸传来猿猴的啼声。突然,水中冲出一个丑陋可怕的妖魔,携带着尖锐的牙齿和凶猛的剑刃,红发凌乱蓬松。原来,这个怪物正是沙僧。木吒见状上前与沙僧展开百余回合的激战,两者势均力敌,无人占据上风。沙僧不禁好奇地询问木吒的身份,经过一番交流后,沙僧才意识到眼前的人正是木吒和观音菩萨。
拜过菩萨后沙僧便开始对菩萨诉苦:
“我本是卷帘大将,因打碎琉璃盏被贬下界,变成这般模样,每七日,受飞剑穿胸百余下。没奈何,饥寒难忍,二三日间,出波涛寻一行人食用。”
沙和尚作为流沙河的大妖,自己是有能力在水中自由活动的,渡河更不在话下。况且流沙河“远岸有猿啼”,这说明流沙河岸边是有山林野兽的,如果真想果腹,沙僧没必要等到“饥寒难忍”,再去“寻一行人食用”。也就是说,沙僧只有吃人才能驱除饥寒,作为卷帘大将的他也是吃人的。如果说是被贬下界改变了沙僧的习性,那么我们稍后再看和他有着相似经历的另一位帮手,猪八戒。
沙和尚与观音的对话非常有意思。观音承诺只要沙和尚愿意皈依佛门,就可以让他免于惩罚,完成取经之后还能重回原职,这说明观音虽然只是灵山佛教的一员,但也有影响天庭奖罚的能力。
沙和尚听到观音的话后,表示愿意皈依佛门。但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个妖怪,而之前则是卷帘大将。为了方便阅读,我们仍称呼他为沙和尚。不过,沙和尚对菩萨的安排还有些疑虑。毕竟流沙河宽达八百里,水势又凶险,他已经吃掉了好几个前来取经的人,那么新的取经人还肯走我的流沙河吗?观音的回答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她说:
“岂有不到之理?”
从这句话看得出来,唐僧取经的帮手和路线,是被安排好的,所以菩萨才会理所当然的说出这句话。而这一切背后的最高策划者是谁,自然也不必多言。
自此沙僧皈依我佛,观音赐予法号,悟净。
彬彬有礼猪八戒,出口成脏观世音很快,观音开始安排第二个帮手——猪八戒。猪八戒登场时的形象非常气派:
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
手执钉耙龙探爪,腰挎弯弓月半轮。
纠纠威风欺太岁,昂昂志气压天神。
猪八戒即使变成猪模样,依然威风凛凛,气势不减,可见他的威武之状仍然能够压倒天神。尽管他的长相丑陋可怖,但是他的气场还在,隐隐之间还能感受到他当初天蓬元帅的气度。
与此同时,木吒看到有一只猪妖拦路,自然上前与之缠斗。但是猪妖实力不凡,两人打得难解难分。就在这时,观音洒下花瓣,将两人隔开了,结束了他们的激烈战斗。
猪八戒比沙和尚的觉悟高了很多,他一看到洒下来的花瓣就立刻知道来者的身份,并且故意装傻地问木吒:"你家主子是谁啊?"来挽回自己刚才的无理言行,为自己的面子着想。当木吒说出他的主人是南海菩萨之后,猪八戒又问道:
“南海菩萨,可是扫三灾救八难的观世音么?”
虽然猪八戒已变成猪妖,但他的言谈仍然彬彬有礼。与此相比,观音的回答让人非常诧异:
“你是哪里成精的猪妖,何方作怪的老彘,敢在此间挡我?”
作为一个出家人,甚至是一位菩萨,面对猪八戒的彬彬有礼反而恶语相向,是不是有些反常。
随后,老猪(猪八戒)道出了自己的身世和被贬下界的原因,其中有几句话颇具深意,值得我们玩味一下:
“在此日久年深,没有赡身的勾当,只是依本等吃人度日。望菩萨赎罪。”
这里有个词,“依本等”,什么意思呢,就是依照自己的本分。老猪吃人是依照自己的本分,而他的本分是天蓬元帅。猪八戒被贬下凡后依照自己天蓬元帅的本分,继续吃人度日。那么,既然吃人是依本等,为何又要菩萨赎罪呢。很简单,作为猪妖吃人是有罪的,而作为天神,无罪。
在西游世界中,存在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游戏规则和善恶福业的运行机制,这是两个世界的又一大不同之处。
接着菩萨说:“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也就是说,想要有前途,就不要做那些没有前途的事情。但老猪听后感到委屈,回答道:“若依你所说,教我嗑风!按官法打杀,按佛法饿杀!”老猪觉得如果不能吃人肉,按照规矩办事,那他只能饿死或者被天庭打死。这是因为猪八戒的本质是妖怪,他无法像普通人一样依靠五谷来维持生命。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老猪不能吃五谷果腹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菩萨接着说道:“若你肯皈依正果,必有养身之处。世上有五谷可以济饥,为什么要吃人肉度日?”菩萨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老猪怎么会傻到不知道人间生计如何,那为什么不愿意吃五谷呢?因为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皈依正果”。在此之前,猪八戒还没有皈依,所以他只能像其他妖怪一样吃人肉维持生命,并不敢去吃五谷。吃五谷是神佛的特权,需要得到许可才行。
得到了菩萨的许诺,猪刚鬣安下心来,过上了吃五谷信我佛的日子,等着取经人的到来。菩萨赐号,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