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长白山人参文化节举行这些奇特的采参

新疆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1828.html
交汇点讯9月20日,首届长白山人参文化节——抚松长白山开秤节在抚松县的长白山野山参生态园举行。为真实再现野山参“开秤”交易情景,开秤节于今日同步举办。饶有趣味的采参活动让人大开眼界,重一两七钱的“参王”更是引来啧啧赞叹。长白山野山参生态园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接壤,是一个以人参文化为主题,融生态观光、森林体验、文化传承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是长白山区最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和道地北药繁育基地之一。生态园在人参繁育区内开设有野山参观赏园、野山参采挖体验园。长白山人参为关东三宝之首,被誉为“百草之王”、“中药之王”、“补药之王”。据《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吉林卷》记载,远在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广泛应用人参。长白山区盛产人参,而松江河林区海拔至米的针阔叶混交林带,冬季漫长寒冷,而且土壤为腐殖质棕色森林土,森林内阔叶树有椴、柞、桦、杨等,透光适中,为人参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更是长白山人参的主要产区。长白山地区人们把进深山老林寻找采挖野山参称为“放山”,经过近千年的口传心授,世代相传,形成长白山放山人共同遵守的习惯和规则,由此产生的信仰、思想品德、道德规范、环境意识、价值认同和传统技能,极大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理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习俗理念,并升华为一种独特的人参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年6月,长白山采参习俗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祭拜“老爷府”是采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祭拜“老爷府”即用三块石头搭成老爷府(山神把头庙),在老爷府前祷告,祈求保佑。做完祭拜工作,参把头就要进山寻找人参了。在采参活动中,参把头要通过观察山势云雾密度,阴阳坡向和草木的生长状况,确定到哪片山场寻找人参。这个环节被称为“观山景”。长白山区将人参叫做“棒槌”。寻找“棒槌”的过程叫压山,三人排成一字横队,把头在横队右边,另外有放山经验的副手叫边棍,处于横队左边,横队中间的叫腰棍。压山时敲击树干彼此联系,称“叫棍”。“参把头”拜山神场景。采参的术语可不少,这些知识点你也要知道!发现人参叫“开眼”,喊“棒槌!”,名为喊山。把头问:“什么货?”这叫接山。发现人参者如实回答几匹叶,当发现人参者回答五匹叶或六匹叶时,大伙会一齐喊:“快当!快当!”这叫贺山。一根三尺长红线绳,两端各拴住一枚铜钱,把人参茎拴起来,再用两根叉把棍搭上横梁,把红头绳栓在横梁上,使人参挖掘时不受伤。挖出人参后,要“插花”、“砍兆头”。即由把头在附近选一棵红松树,朝着挖参的方向,从树干上剥下一块树皮后,在白茬树干上用刀刻杠。放山的人数刻在左边,有几个人就刻几道杠;右边刻的是几品叶参,几品叶就刻几道杠。这是为了使大家知道这个地方曾经挖过人参,是人参生长区。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砍兆头的环节已经逐渐被省略了。插花完成。挖出的人参要打“参包子”,即揭一大块新鲜苔藓铺好,放上一些原来的土,用苔藓把人参裹住,外面包上桦树皮,用树皮当绳捆好。这是放山人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保存人参的方法,用这种方法保存的人参日久不腐。挖参之后,要把挖出参的坑用原来的土填平,并在上面插上树枝,铺好植被草皮。这叫做“还原”。这样做有利于恢复地貌,等待新的小苗拱出来。采参活动中,放山人会自觉遵守一条重要的行规:“抬大留小”。小人参不挖,即使是遇到成堆成片的人参(五匹叶为首的成片人参叫“片”,六匹叶为首的成片人参叫“堆”),小的也要留下,待其长大留给后人挖。每年,在野山参“下山”时节,放山人都会把野山参集中起来,推举出德高望重的“评委”对野山参评价论值,评出“参王”,并宣布野山参交易开始。俗称为“开秤”。开秤节是长白山采参习俗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传统民俗老把头节一脉相承,是抚松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参把头上参宝,参把头介绍自家人参。人参需一一上公平秤称重。评委对展示的野山参进行投票评选。以豆为票,一豆一票。经过评选,获得三等奖的是1号参(一两一钱),2号参(一两七钱)。二等奖9号参(一两八钱)。参王由10号参获得,重一两七钱。参农包喜友展示参王风姿交汇点综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cane.com/rsxt/12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