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黛玉死后,贾家才倒秘密藏在这一味丸药

我要分享

在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见那《红楼梦曲》中唱道:“好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道尽了贾府最后落得金银散尽、家亡业败的悲惨景象。

做为四王八公中独占两公的武将勋贵,贾家赫赫扬扬了近百年,最后还是要轰然倾塌,富贵荣华化为过眼烟云。贾家这种结局,无论是第一回的《好了歌》,抑或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谈到的贾府各种弊病(比如:安荣尊富者居多,运筹谋划者无一),抑或宝玉在太虚幻境中的所见所闻,再或探春再大观园抄检时的“悲愤发声”,莫不在暗示贾府最后的悲惨收场。

贾府最终因抄家后凋零破碎,是毋庸置疑的,而在贾府被抄前,黛玉便去世了,这也是大多数读者的观点,事实上在黛玉的《葬花吟》中,一句“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便说明了一切,如果黛玉在抄家时尚在人世,必要目睹人间一切丑恶与黑暗,人身受到控制,人格受到侮辱,这便违背了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愿景了,也违背了作者的本意。

所以,贾府是在黛玉死后,才倒的。而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一切都藏在黛玉吃的一味丸药里。

黛玉进府时,众人见其举止怯弱不胜,便知其有不足之症,问吃了什么药,黛玉称自小就吃药,任是名方名药也不见效果,目前还是吃的“人参养荣丸”。此处脂批:人生自当自养荣卫!

荣卫,在中医中指气血,黛玉的先天不足,应是气血两虚,而人参养气血,黛玉服此药,没毛病,可是脂批中,为何要称人生自当自养呢?只因为黛玉本身就是一颗人参。

我们知道黛玉最前世事一颗仙草,唤做绛珠草,这颗草因得到神瑛侍者的甘露浇灌,又受了天地精华,雨露滋养,才得以幻化成人形。这绛珠,就是红色的小珠子,而草根幻化成女体,这样子像什么?分明就是结了果的人参草的样子。而人参又有仙草之称。是百草之王,堪配宝玉这百石之王。

所以,黛玉服用“人参养荣丸”,便是“自养”。而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这个丸药里的“荣”字。

在《红楼梦》里,“荣”字是荣国府的代称,而黛玉的丸药不偏不倚,刚刚好就叫“养荣丸”,必定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药名。而是在暗示,荣府的兴衰富贵将跟黛玉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黛玉靠什么“养荣”呢?

最可以肯定的,便是林家的财产了。

在一开始,文中便介绍了林家的家世背景、支庶情况,可直至后来林如海去世,也未曾交待过林家那四世列侯和林如海一代巡盐御史积累下来的财产都去哪了。毕竟在秦钟死前,作者都交待了一群远房叔婶来分绝户的景象。这难道是作者笔力不逮才选择不做交待吗?其实但凡略谙《红楼梦》的读者,便能从种种不寻常之处,找到答案。

首先,贾敏生病期间,贾家未见有人前往探视,其死后更未见贾家人前往吊唁之类,而贾母在贾敏死后便急不可耐早早派了船只男女来接,贾母在急什么?

其次,林如海病中,贾母特特派贾琏送黛玉回苏州,并再三嘱咐必须将黛玉带回,而根据当时律法,林黛玉这位孤女有着绝对的继承权,更妙的是,在贾琏与黛玉回贾府时,是与贾雨村结伴进京的,这贾雨村,一连两次护送黛玉进京,到底在护送什么?

再次,贾琏曾跟凤姐抱怨荣府的资金周转有问题,言语间说道“再发个二三百万的财就好了”。

那么,贾琏这二三百万的财从哪来呢?试想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牺牲掉两条人命,也是拿到了三千两,而这三千两已经算是天文数字了,毕竟刘姥姥这等人家一年的花销也就二十两,这二三百万的财,必得耗尽一个大户人家的所有,而纵观全文,贾琏曾经办过什么大事呢?办的事情中又有哪一件涉及高额财富的呢?只有料理林如海后事一事,像秦钟死后其远房叔婶来守着一般,林家这个没有儿子的绝户,也要被旁族人觊觎,而贾琏这位国公府的贵公子,就是来和林家人周旋的。

所以,黛玉这颗行走的人参进了荣府,随之带来的也是滋养荣府的那几百万银两。这就不难理解,除了月利外,每月贾母还要打发人给黛玉送银子了,而黛玉花钱也是大方,随手一抓就能给小丫头一把,算下来差不多是小丫头一个月的月钱。

黛玉就是滋养“荣府”的人参,可是,贾府却要亲手将其戕害。之前我们分析过,贾母去世后,宝玉因避祸外出,贾雨村向北静王献宝,称贾府有黛玉一绝色佳人,北静王不明就里,意欲娶之,正中王夫人下怀,频频施压,正所谓“风刀霜剑严相逼”,黛玉在等待宝玉和被逼嫁人的绝望中,日夜哭啼,最终泪尽而逝,所谓“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这颗人参一死,荣府就失去了精华甘露,灾难也频频而至,政敌发难,贾家被抄,这座风雨中屹立了近百年的大厦,也正如周瑞家的所说的人参那样“这东西比别个不同,凭它怎么样好,只过一百年,便自己化作灰了”,贾家的富贵荣华、最终也是化烟化灰,无踪无际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cane.com/rsxt/72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