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非参同阴丹术43作者朱越

白癜风饮食注意事项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612/6323898.html

隋唐五代的性风气与阴丹术源流(4.1)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9

唐五代参同阴丹术(4.2)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10

唐代非参同阴丹术

朱越利

与参同阴丹术家依托《参同契》不同,唐代另有非参同阴丹术家不走“参同”路径。其中一批非参同阴丹术家承袭六朝上清经《黄庭经》,或者受此经影响较深。姑且称他们的阴丹术为“黄庭阴丹术”。另一批非参同阴丹术家依托重玄学。姑且称他们的阴丹术为“重玄阴丹术”。唐代灵宝派道士行阴丹术者是凤毛麟角。有一位自称太极真人嗣孙的灵宝派道士,继承了葛洪的阴丹术。他不拘门派,还吸收了六朝上清经《大洞真经》的隐书之道。

虽然热衷隐书之道的六朝上清经不少,但至唐代,非参同阴丹术家大多推崇《黄庭经》。不仅“黄庭阴丹术”推崇,“重玄阴丹术”和太极真人嗣孙也受《黄庭经》的影响。包含隐书之道内容的其它上清经中,只有《真诰》、《大洞真经》等两三种,被个别非参同阴丹术家征引或吸收,其余多数无人提及。《黄庭经》篇幅短小,朗朗上口,内容集中,通俗易懂,而其它上清经篇幅较长,多散文,内容复杂,隐语充斥。这种对照鲜明的差异,大概是造成唐代非参同阴丹术家,大多选择《黄庭经》而舍弃它经的原因。

有关隋代和五代时期的非参同阴丹术资料,笔者尚未发现,有待继续发掘。那两段时间里是否有人传授非参同阴丹术?是否有撰述却没有流传下来?目前难以回答。

一、茅山、灵宝诸派阴丹家

晋代上清经《黄庭经》,以黄庭为中心,宣扬存思身体中二十四神,辅以服符诵咒、导引服气、房中贵精,自成系统。《黄庭经》是没有冠以隐书之名的隐书(1)。唐代有几位非参同阴丹术家注释或征引《黄庭经》,讲解“黄庭阴丹术”。

唐代道教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茅山派超过其他道派,最为贵盛,并且唐代也是茅山派所经历的最兴盛的时期。茅山派道士王远知奠定了茅山派在隋代贵盛的基础。公元年,隋炀帝派崔凤举迎请王远知。隋炀帝在涿郡临朔宫见王远知,亲执弟子礼。唐高祖李渊继续重用道士王远知,于公元年授他为朝散大夫,并赐缕金冠和紫衣。唐太宗再继之,为王远知在茅山修了太受观。最崇奉道教的唐代皇帝是唐玄宗。他于公元年,迎请茅山派道士司马承祯,亲受法箓。后来还为司马承祯在天台山修桐柏观,在王屋山建阳台观,在五岳为上清真人建真君祠。公元年,他命令道士隶属于宗正寺,将道士作为皇族看待,并任命道士直接参政。玄宗以后,崇道的情况稍有衰落,但从总体上看,道教在整个唐代基本上是受到上下信奉的。茅山派传人活跃于唐代的著名道士还有吴筠、徐道邈、潘师正、王轨、韦法昭、薛季昌、李含光、韦景昭、田虚应、徐灵府、冯惟良、刘元靖等。茅山派是六朝上清派的直接延续,《黄庭经》是六朝上清派的古经。唐代出现“黄庭阴丹术”,与茅山派的贵盛不无关系。

(一)白履忠

《旧唐书·隐逸传》称白履忠为汴州浚仪(河南开封)人,博涉文史。曾隐居古大梁城,故时人称他为梁丘子(2)。景云(—年)中白履忠被召为校书郎,他弃官去。开元十年,刑部尚书王志愔表荐白履忠,称赞他“隐居读书,贞苦守操,有古人之风”。开元十七年(年),国子祭酒杨玚表荐白履忠堪为学官,乃召他赴京师。他辞病老不任职,还乡,寻寿终。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曰:白履忠注《老子》,注《黄庭内景经》(原注曰“卷亡”),著《三玄精辨论》一卷,有《白履忠集》十卷。

今有白履忠《黄庭内景经注》3卷和《黄庭外景经注》3卷(3)。

白履忠指出《黄庭内景经》的一些词句讲的是男女交合。其注“隐芝翳郁自相扶”句曰:“谓男女之形体也。‘隐翳’,交合自然之道”(4)。注“或精或胎别执方”句,引《玉历经》曰:“下丹田者,人命之根本,精神之所藏,五气之元也。在脐下三寸,附著脊,号为赤子府。男子以藏精,女子以藏胎,主和合。赤子,阴阳之门户也。其丹田中气,左青,右黄,上白,下黑”(5)。

白履忠的注释反复强调固精不泄。如注“专闭御景乃长宁”句,引老子曰:“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开,言养生者善守精神不妄泄也”(6)。注“长生至慎房中急”句曰:“气亡液漏,体脑枯竭,虽益以畎浍而泄以尾闾,不可不慎也”(7)。注“何为死作令神泣”句曰:“房中不慎,伤精失明,故神泣也”(8)。注“但当吸气录子精”句曰:“呼吸吐纳,闭房止精”(9)。注“若当决海白渎倾”句曰:“谓房中淫泄,不知闭止也”(10)。注“结珠固精养神根”句曰:“‘固精’,不妄泄”(11)。注“两肾之神主延寿”曰:“人能止精则长寿”(12)。

这些注释表明白履忠继承并发挥了《黄庭经》的阴丹术。白履忠还直接从《真诰》中引用隐书之道。他注“留胎止精可长生”句,引《真诰》曰:“上清真人口诀:夫学仙之人安心养神,服食治病,使脑宫填满,玄精不倾,然后可以存神服气、呼吸二景。若数行交接,漏泄施泻者,则气秽神亡,精灵枯竭,虽复玄挺玉箓、金书太极者,将亦何解于非生乎!在昔先师常戒于斯事云:‘学生之人,一交接则倾一年之药势,二交接则倾二年之药势,过此已往则不止之药都倾于身。是以真仙常慎于此,以为生生之大忌也’”(13)。

但白履忠注所述操作方法不详,盖有意隐晦。略透露出的一点是教人交合时存神。其注曰:“男女合会,必存三丹田之法。‘桃康’,下神名,主阴阳之事”(14)。

(二)张果

《宋史》卷著录《内真妙用诀》一卷为张果撰。《道藏》命字号宋增本《胎息精微论》中有《内真妙用诀》(15)。

《内真妙用诀》还夹杂在《太清修丹秘诀》、《达磨大师住世留形内真妙用诀》、《长生胎元神用经》和《诸真圣胎神用诀》中(16)。

张果为武后、玄宗时道士,卒于开元二十一年(年)。

《内真妙用诀》教人以神御炁,还阴返阳,填补血脑,虽有情欲,但以道自持,神交而精不散,使“男子茎中无聚精,妇人脐中不结婴。虽有情欲,终不能与神争也”(17)。疑这里描述男女共修。注曰:“此谓阴阳二炁回合之时,言二景相睹之后,情欲既动,精炁悉降于茎中。若不知道者,精炁皆被情欲所引,求制不得,遂有畎浍之忧、尾闾之患”(18)。“二景相睹”即男女二人相见。疑《内真妙用诀》述阴丹术。其夹住16条,三引《黄庭经》。

张果《太上九要心印妙经》、《金虎白龙诗》、《修真历验钞图》等述参同阴丹术。同为一人,既讲述参同阴丹术,又讲述非参同阴丹术,并不矛盾。

(三)《阴丹慎守诀》

《云笈七签》卷73收录《阴丹慎守诀》。该诀被纳入他书中,称名不同(19)。其实这是一篇序。《阴丹慎守诀》正文惜已亡佚。

《阴丹慎守诀》既为天宝至大历(—)年间的《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法》纳入,盖早于后者,亦为唐人作。

《阴丹慎守诀》曰:“叙曰:世上之人率多嗜欲伤生伐命,今古共同,然不自防,悔将无及。《仙经》曰:‘夫人临终而思迁善,病成而方求药。天纲已发,何可追之!故贤哲上士惜未危之命,惧未来之祸,理未病之病,遂拂衣人寰,摄心归道。道者炁也,炁者身之主,主者精也,精者命之根。故爱根重炁,然后知几乎生矣。’《黄庭经》曰:‘方寸之中谨盖藏,三神还精老复壮。养子玉树命如杖,急固子精以自偿。’又曰:‘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若当决海百渎倾,叶去树枯失青青。’长生久视未有不爱精保炁而能致之也。阴丹百御之道,世莫得知,虽务于炁而不绝欲者,亦未免殆哉!故曰:‘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修养君子,深宜自省也”(20)。

《阴丹慎守诀》的阴丹百御之道爱精保气,继承了《黄庭经》的房中说。

(四)罗浮王公

《云笈七签》卷60收录有《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法》,《道藏》有《嵩山太无先生气经》2卷和《幼真先生服内元炁诀》,三本为同书异名,不知何名为正。

《幼真先生服内元炁诀》序言称,编者于天宝(—年)中遇罗浮真人王公传授口诀,编成该经。《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序言称,编者遇罗浮山王公的时间是大历(-年)中。《长生胎元神用经》辑录《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序言,亦称编者于大历年中遭遇罗浮王公。遇师时间出现天宝和大历两说,不知哪一说为准。合两说而言之,罗浮王公向编者传授口诀的时间是天宝至大历(—)年间。

《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卷上曰:“人身有津液,非咽漱则无以溉五脏,蒙光彩。还精补脑,非交会则不能通而上之”(21)。《长生胎元神用经》所引大致相同,将交会说成交合。其曰:“人有津液,非漱咽则无以灌于五脏。还精补脑,非交合则不能走而上之”(22)。《幼真先生服内元炁诀》强调还精补脑重于漱咽。其曰:“既有津液,非堪漱咽之。虽堪灌溉五藏,发于光彩,终不能还精补脑,非交合则不能泝而上之”(23)。此诀所说交合,可能是指男女双修。疑罗浮真人王公所授包括阴丹术。其述存想元气在下丹田与上丹田泥丸之间运行,受《黄庭经》影响。

(五)李千乘

《道藏》有“上清元命真人李千乘”注《太上黄庭中景经》。注文中所引文皆早于宋代,“恒”字缺笔,当是避唐穆宗名讳。李千乘盖为唐代人(24)。

李千乘注“神女游戏集中央”句,引《二十四神行事诀》曰:“‘神女’,名逐元马,字道极生,男则阴茎内,女在子藏中。形长二寸二分,紫色,向外坐,能为男女生雌雄”(25)。李千乘说生殖器中有神名“神女”。所谓“能为男女生雌雄”,可能指神女掌管生育,能使夫妇怀孕生儿女。这句话也可能指神女掌管胎儿的性别,能决定夫妇是生男孩儿还是生女孩儿。若是这样,则李千乘已经猜测到人的生殖器官内有某种决定胎儿性别的东西。现代科学揭示这种东西是精子中的染色体。该句也可指神女能为男女本身产生雌雄。若是这样,则李千乘已经猜测到人体内有某种东西保持着男女本身的性别。现代科学揭示这种东西是荷尔蒙。

李千乘注“两女夹持败乱人”句曰:“‘两女’,阴中之神,居命门下,和合阴阳皆由此。若真神竭而精液不通,女则胎落,男则内神耗竭而祸自连也。子欲不死,收精内视。子欲长生,收精返形。夫人谁不知生之可贵乎?只自不能正交接耳。既泄之以尾闾,而气浊液漏,脑减髓竭,徒益以消溃,故非本真而邪其内,与元神渐丧而衰朽日逼也”(26)。李千乘要人在修炼中正确交接,贵精保精,做到收精内视、收精返形。

(六)裴铏

《云笈七签》卷88有《道生旨》,系晚唐谷神子裴铏为栖真子杨君述。有“男子茎中无壅精,妇人脐下不结婴”句(27),与《内真妙用诀》“男子茎中无聚精,妇人脐中不结婴”同。又曰:“王母有金珰玉珮之道,轩辕行内视返本之术,不可不信之。吁!万物有终而天地长久,人民有死,真人长生,乃俱阴阳交感之气矣。天地不死而人自死,化腐于其间哉!夫崩墙毁堞,土能填之。老木衰果,以枝接之。破车漏船,木能补之。折鼎穿釜,铁能固之。人遇衰老,返神活之。皆上仙成败之言,不可不知也。夫阳丹可以上升,阴丹可以轻举。丹即大还之丹,阴丹即是内修返本之理”(28)。其述体内皆神,引《黄庭经》。金珰玉珮之道即隐书之道。谷神子裴铏亦述“黄庭阴丹术”。

(七)太极真人嗣孙

《道藏》中有《上洞心丹经诀》3卷,题“太极真人嗣孙手述”。陈国符先生考证该经撰于唐太宗之后至唐肃宗之前,即—年间(29)。不知“太极真人嗣孙”姓名。灵宝派尊晋葛玄为太极真人,后人称他及葛洪为仙翁。《上洞心丹经诀》引“仙翁曰”、“太极真人说”、《太极真人诀》、《抱朴子内篇》、《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灵宝经》、《黄帝圣纪经》等,“太极真人嗣孙”应是唐代奉《灵宝经》的道士。

太极真人嗣孙称内丹为阴丹,称外丹为阳丹,主张内丹和外丹兼修。《上洞心丹经诀》卷中曰:“盖内修者阴丹也,外修者阳丹也。阴丹就而命延,阳丹就而升腾。故修道之士有内丹者可以延年,得外丹者可以升天。内丹成而外丹不应,外丹至而内丹未克,皆未能升举”(30)。

《上洞心丹经诀》卷上一开始即引《抱朴子内篇·释滞》以宝精、行气、服食大药为神仙至要之语。葛洪的宝精、行气术大要在还精补脑,并结合房中术和阴丹术。太极真人嗣孙引葛洪后,继而述宝精、行气二要诀,亦曰:“其大要在还精补脑”(31)。可知太极真人嗣孙之阴丹继承葛洪。

唐代虽然茅山派最盛,但灵宝经流传的势头更大,因为那个时期科仪进一步完备,斋醮活动频仍。六朝灵宝经派不象上清经派那样重视房中术,故只有个别灵宝派道士继承葛洪的阴丹术。

《上洞心丹经诀》卷中有《修内丹法秘诀》,详述胎息法。然后曰:“后别有法,妙在心授口传。入胎息法就,行回风混合法,使精合神,神合气,气合真,混合神丹,百日丹成。修内丹至脑满,当行三一九室默朝上帝之道。功成诏至,飞升有期矣”(32)。六朝上清经《大洞真经》所述回风混合法,是隐书之外的隐书之道。三一九室默朝上帝之道盖灵宝派符咒祈祷之仪。可知太极真人嗣孙的内丹术,融合了葛洪的房中术和阴丹术,融合了胎息术、上清派的隐书之道和灵宝派的符咒祈祷之仪。可知太极真人嗣孙称内丹为阴丹,其含义不仅是与外丹阴阳对应,还包含着双修的意义。

太极真人嗣孙强调在内丹修炼中灵宝派符咒祈祷之仪最重要。《上洞心丹经诀》卷中曰:“吾所以授三一九室者,内修之要也”(33)。但具体方法不详。

二、重玄派阴丹术

《道藏》有《养生咏玄集》。唐高祖时吉善行上奏说,老君显圣自称皇帝之先祖。唐高宗上尊号称老君为玄元皇帝。唐玄宗上尊号称老君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养生咏玄集》序言称老子为玄元帝,正文称老子为圣祖,该集盖为唐人作。《养生咏玄集》有注,注文为散文。注文数引《老子》,注“圣祖函关显谷神”一句时亦称称老子为圣祖。注文引它书颇多,已知年代者如《内观经》、《西昇经》、《阴符经》、《黄庭经》、唐白居易《求玄珠赋》、唐施肩吾《三住铭》等,皆唐以前或唐著作。疑注文亦为唐人作。

《养生咏玄集》正文为七言诗30首,诗和注皆以龙虎代指精气,要求制虎降龙,此虽为参同术语,但整体架构仍距参同尚远。其诗曰:“阴丹多见赚时人,都是传来托误文。未晓重玄篇内旨,味于无味亦徒云。”注曰:“未晓重玄之旨,徒枉阴丹之功”(34)。诗和注都不是否定阴丹,而是说阴丹必须与重玄理论相结合。

重玄学发端于东晋,盛于唐,唐代涌现出成玄英、李荣、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等一批著名的重玄学家(35)。重玄学主张既不执有,亦不执无,亦乃遣之又遣,不执于不执。道教构筑重玄学玄理,是为了应对佛教的攻讦,是为了完善道教哲学。蒙文通指出成玄英的重玄学综合了王弼的玄理与河上公的仙道,不偏一隅(36)。重玄学不偏一隅,教人超生死而出有无,也是为了向道教方术提供理论支撑。成玄英《老子疏》.即主张:“用此非无非有之行、不常不断之心,而为修道之要”(37)。唐代重玄学兴盛,能提供新的理论支撑,阴丹术家向重玄学求助,既现成方便,又创新趋时,何乐而不为!

《养生咏玄集》诗曰:“二气相投皆感应,细寻运会地交天。”注曰:“谓男女二情交相感激而有云雨施之事,皆自然感应,乃至成于胎孕。自真元之精成变化,在修生者宜须慎守以求制御之法。故《太白真经》云:‘留精于身即生身,绝精于人即生人。’移此元气结彼元气,彼既成形,此则受损,是知至慎于是也”(38)。这既是说贵精,盖也是说交合。

注文又曰:“既若‘无味’,则何用行持,故云‘亦徒云’也。《黄庭经》云:‘长生至慎房中急,何谓死作令神泣!’盖王屋真人、罗真人、狐刚子、元阳诸仙人,不可一一举备。所说阴丹,皆得重玄之妙用、道体交合神凝之法。若初学强自行持,而至中夭,与道愈失。与道愈失,与道愈彰,生自何存也。故阴丹之法本为绝尘之事,古圣人恐真者未遂了达,且居常道,故示之阴丹之妙。其理法天象地,升阴降阳。所忌者以淫心难制,以女子交感而男子先脱其精,如此行之而疾病俱生,以运夭逝。其外晦朔弦望风雨饥饱喜怒劳逸,次而忌之。凡女人有经后六日,合三阳数与女人交合者生男,三阴数与女交合者生女。凡一月此六日若是。须二情齐降,方获成就。自此阴阳算数,还知贫富贵贱,其理昭然矣”(39)。这里说若要生子女,交合则须动情。若修阴丹,则只交合而制淫心。

这段话表明:一、重玄派阴丹亦上继《黄庭经》;二、重玄派阴丹家包括王屋真人、罗真人、狐刚子、元阳诸仙人等;三、重玄派阴丹术包括贵精、禁忌等;四、还包括生男生女和占卜的预测。

《道藏》有《显道经》,不避宋始祖名讳,盖撰于唐五代间(40)。《显道经》曰:“或问:‘道成后可得入房室不?’老子曰:‘欲得正仙度世,勿入房室。不欲度世者,百日之后可自恣矣’”(41)。所谓道成,《显道经》描述为“自为真人”、“道成变化,登乎太玄”、“六十日为中度,百日为大度。其已道成,身不复老。数有日久,气行如风雨”(42)。可见百日道成,即是“得正仙度世”,所谓“不欲度世者”盖遮人耳目的说法。其真实涵义盖宣告百日之后继续修持时,既可清修勿入房室,亦可自恣修阴丹。

《显道经》也引用重玄思想。其曰:“初入道室守玄元,玄中有玄是我命”(43)。

三、《王屋真人口授阴丹秘诀灵篇》

《云笈七签》卷64有一篇《王屋真人口授陰丹秘诀灵篇》,以下简称《灵篇》(44)。《灵篇》序中有一句曰“王屋真人、刘守依真人口诀,敬上代宗”(45),是知口诀曾敬献唐代宗。此句之后16行文字自称“臣”,以第一人称叙述,盖录自《上口诀表》(笔者拟名)。从《上口诀表》可知,《灵篇》作者为王屋山的一位隐士,佚名。王屋佚名隐士称天宝十四年(年)安禄山叛乱爆发那年,他伯父提前离家出走。接着说他自己隐居王屋山十余年后,遇王屋真人授其口诀。若王屋佚名隐士也是安禄山叛乱爆发那年开始隐居,那么他受口诀的时间当为天宝十四年后11年至19年间,即唐代宗大历元年至九年(公元-年)间。这就是说,王屋佚名隐士编录《灵篇》不早于大历元年(公元年)。从口诀曾敬献唐代宗可知,王屋佚名隐士编录《灵篇》不迟于唐代宗执政末年,即大历十四年(年)。从称“代宗”可知,现《灵篇》在代宗之后重新整理过。

《上口诀表》介绍说王屋真人姓王,名长生,曾与王屋佚名隐士的伯父一起师事张果。王屋真人云游名山,不长住一处。因为在王屋山见到他,故王屋佚名隐士称呼他为王屋真人。王屋真人自称是东晋时候的人。其妻子姓刘,自称是唐太宗时代的人(46)。从“王屋真人、刘守依真人口诀,进上代宗”一句推测,王长生之妻盖姓刘名守依。所谓东晋人和太宗朝人,皆属夸大之辞,不足凭信。二人既然于唐代宗大历元年至九年(公元—年)间登临王屋山,其时若高寿百岁,亦不过生于唐高宗乾封元年至上元元年(公元—年)间。若40余岁以后总结出“阴丹秘诀”,则唐玄宗已开始执政(先天元年,公元年)。

《上口诀表》记叙了王屋山三位道士的故事。两位是王屋真人王长生及其妻子刘守依游历王屋山传道,另一位是王屋佚名隐士隐居王屋山修道。这个简短的故事表明,“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代宗时期,王屋山为道士避乱之地,阴丹术在山中流传。

今《灵篇》秘诀部分,秘诀与解文相混。现试为标点,以便阅读。

“诀曰:‘不敢为主而为客。’此一句借道经以说其事也。夫先举者为主,后举者为客。主者先,施惠于人也;客者[后],受施于人也。若施于人者,则情散精竭;受施于人者,精固而情专。以其纳和炁以助阳,夫何患焉?然则阳亢为灾,阴盛为毒。灾则自损,毒则伤人。凡口鼻炁塞,是阴之毒炁也。‘慎莫从高自投掷。’夫阳怒急于施写(泻),若自投掷,何可制焉?尾闾之尤,于是乎在也。《黄庭经》云:‘若当决海百渎倾,叶去树枯失青青。’斯之谓也。‘侧身内想闭诸隟。’此非有事于阴门而侧身也,所为将闭诸隙先侧其身也。隟,所谓命门,在精室之下,接脊之末。《黄庭经》云:‘耽养灵柯不复枯,闭绝命门保玉都。’此之谓也。‘正展垂壶兼偃脊。’垂壶,脚跟是也。侧身又偃其脊,兼展脚跟,则命门自闭。脚跟为垂壶者,盖取其时人不悟矣。然则安定其心,文火为嘘呵,青(清)炁却流散入诸髓。养生之急,莫甚于此。夫如是乃可以有事于阴门。有事之法,亦常式尔。‘四合五合道乃融。’合,阴阳相合也。出入之间,或四或五,即当精炁渐动,诸脉通融之道也,是炁之母也。‘翕精吐炁微将通。’翕精之道,自翕之而上也。吐炁之道,嘘呵之法是也。夫如是即又(有)劳精在,亦将患,理宜微写(泻),以存其真。此所谓‘微将通’也。《黄庭经》云:‘但当翕炁录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此谓之矣。又自古道者相传云:‘欲得不老,运精补脑。’正在此矣。大抵是炁为精,若此即化精为炁。广成子授黄帝之道曰:‘无摇尔精。’盖用此法也。‘袅袅灵柯不复空。’灵柯不复空,炁充实也。‘徐徐玉垒补前功。’既通之后,腠理必虚。若不补之,则成其病。彭祖者(曰):‘阴养阳精,命可长生。’此之谓矣。举阴能养阳,即知阳亦养阴,斯亦明矣。然则俱不得腠则害生。灵柯、玉垒,不言可知也。‘补之其道将如何?’将欲自明,故自问之也。‘玄牝之门通且合。’此补之道也,所谓阴阳相合,更相补养。夫玄为鼻,主入炁;牝为口,主出炁。出炁与命门入炁相应,一出一翕,相续不断,畅极即止,亦无定数。诸炁不泄,凝结为精。精既补焉,何疾之有?销散三尸,用此法也。夫本来合实,虚即虫生,果虫之类也。本来合虚,实即虫生,木蠹之类也。三尸在三丹田也。三丹田者:上丹田,脑髓是也;中丹田,心虚是也;下丹田,精室是也。所以,心有窍是合虚也,哀恚塞之即生虫也。精室、脑髓是合实也,施泻过度即生虫也。若合虚者令虚,合实者令实,三尸之虫自当消散,夫何患焉?因之,有(其)肌肤悦泽如春花。返其童颜,是此术也。‘溯流百脉填血脑。’向之所务,亦已毕矣。彼灵柯既不空矣,且宜摩拭手足,挼搦筋节,既自当精炁流布,散入肌骨。百关通利,其在兹乎?溯,逆流也。故精却上而逆流也。‘夫妇俱仙此得道’者,夫以阳为主阴为客,妇以阴为主阳为客。以客助主,主当安矣。俱获畅达,非仙而何然?此乃仙之阶矣。至于羽化上升,亦犹此矣。‘欲求此生寿无极,阴户初开别消息。’此二句即真长生久视之道也。夫长生之术如接树焉,以命续命者也。然则接树之法虽以枝接之,至于妙用之要,假元炁阳和之力,续命之法有同于此。夫阴门初开,必有血候初上,腠理始通。阴阳相感此时也者,将有孕也,夫将成后人之命。而续我前命,事既相类,理亦昭然。唯于此时,要在勿泄。然自古道者相传,皆言:‘施之于人则生子,存之于己则生身。’此之谓矣。然此法要,尤在春初当万物发生之时,故当兴其盛矣。凡一感是延十二岁。十二岁者,天地一周矣。频十感而延一百二十岁,此举轩辕上升之道矣”(47)!

将王屋真人的《阴丹秘诀》析出,凡14句,全文是:“不敢为主而为客,慎莫从高自投掷。侧身内想闭诸隟,正展垂壶兼偃脊。四合五合道乃融,翕精吐炁微将通。袅袅灵柯不复空,徐徐玉垒补前功。补之其道将如何?玄牝之门通且合。溯流百脉填血脑,夫妇俱仙此得道。欲求此生寿无极,阴户初开别消息。”

兹今译如下:“不要先动应当后动,千万不要从高处向下投刺。采取侧位,默默内想,关闭命门,伸展脚跟,放倒脊背。出入四五次就会诸脉通融,吸精、吐炁、微泻以使精通。柔软的玉根充满了精炁,用它慢慢地补虚养阳。补的方法是什么?口鼻之门通畅,应当虚者让他虚,应当实者让他实。使精炁流入百脉上填于脑,夫妇共同成仙用此法得道。若想此生寿命无限,阴门初开别有徵候。”

《灵篇》阴丹术的基本原理是还精驻寿,因而其确定阴丹的定义,极其简洁地说就是还精术:“夫阳丹可以上升,阴丹可以驻寿。阳丹者,还丹也。阴丹者,还精之术也。”《灵篇》声明这一原理继承了传统的道教,正如唐以前不少道经所说:“施之于人则生人,存之于己则生身。”

围绕着这一原理,阴丹术首先要求作到三点:

第一,不要急于动作,应当冷静。用口诀来说叫作“不敢为主而为客”。讲解说,急于动作叫作主,保持冷静叫作客。急于动作者先动,施惠给对方,自己则情散精竭。保持冷静者后动,接受对方给予的恩惠,自己则精固情专,固精不泄,避免损精给身体带来危害。这样才可以吸取元气,充实元气。讲解说,男人急于动作造成玉根亢奋叫作灾,会伤害自己。女人急于动作造成玉户过盛叫作毒,会伤害对方。这是说,男女双方都要冷静。

第二,不要从上向下猛刺。口诀是“慎莫从高自投掷”。理由是玉根挺起,急于施泻。如果这时从上向下猛刺,则控制不住泄精,将造成暴泄,严重伤害身体。

第三,应当首先采取侧身的姿势,并伸展脚跟和放倒脊梁,使命门自闭。然后定心,缓慢做嘘呵式呼吸,使气流散全身骨髓。用口诀来说就是“侧身内想闭诸,正展垂壶兼偃脊。”垂壶指脚跟,指命门。如此之后,才可以插入阴门。

然后还精。具体步骤是:

第一,运气还己精。口诀曰:“四合五合道乃融,翕精吐炁微将通。”当四五次出入后,精气渐动,诸脉通融。此时应当自翕精而上,用嘘呵之法吐气,并微微泄去劳精以保存真精,使玉根强壮,即“袅袅灵柯不复空”。这叫作化精为气,为还精补脑做准备。

第二,运气还对方精。玉根充气并通畅之后,腠理必虚,应当阴阳相合,更相补养。方法是:“玄牝之门通且合。”讲解说,所谓通,就是鼻入气,口出气。出气与命门入气相应,一出一翕,相续不断,诸气不泄,凝结为精。出入气的次数并无规定,畅极即止。所谓合,就是保持三丹田应有的状态以销散三尸。具体说,就是上丹田脑髓和下丹田精室合实,不要施泻过度使之虚,中丹田心合虚,不要塞满哀恚情绪使之实。

第三,按摩还精。按摩手足和筋骨、关节,使精气散入肌骨,向上逆流入脑,这叫作“溯流百脉填血脑”。

另外,《灵篇》特别强调掌握还精的时机,即抓住阴户初开时阴阳相感。口诀叫作“欲求此生寿无极,阴户初开别消息。”讲解说,延长生命如同树木嫁接,要借助元气阳和之力。阴户初开,必有血候初上,腠理始通。此时施精于人则生人,存精于己则生身。应当趁此时还精吸精。《灵篇》指出尤其在春初时还精,效果更大,一还可以延长12岁,十还可以延长岁。

《灵篇》整个是讲述了男女双双成仙的方法,即“夫妇俱仙此得道”。作法是男女均以己精为主以对方为客。具体来说,即男人以还己精为主,以还女精为辅;女方以还己精为主,以还男精为辅。

《灵篇》曰:“阳丹可以上升,阴丹可以驻寿。阳丹者还丹也,阴丹者还精之术也”(48)。又说修阴丹术只可以成十种仙中的“行仙”。有意赞誉阳丹,降低阴丹的地位,不过是在封建的性观念的压力下的一种策略而已。这种分等级的说法与六朝贵族道教的褒贬亦相似。

解释之辞引用几种古经,尤其反复引用《黄庭经》,并取其三丹田说,《灵篇》盖受《黄庭经》影响较深。

《养生咏玄集》与《灵篇》的阴丹术对重玄学的理论应用并不多,不知这种状况是否有代表性。

注:

(1)《黄庭经》出现于魏晋。一般说《黄庭经》,指内景外景二经。内外二景经之外,还有《黄庭遁甲缘身经》、《黄庭中景经》、《太清境黄庭经》等(参阅王明《〈黄庭经〉考》,载《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6月第1版)。

(2)宋高似孙不察白履忠号梁丘子,其《纬略》卷11曰:“《黄庭经》……有梁丘子注……有白履忠注……”

(3)白履忠《黄庭内景经注》有《云笈七签》卷11至卷12《上清黄庭内景经》、《道藏》推字号《黄庭内景玉经》3卷、《修真十书》卷55至卷57《黄庭内景玉经注》3卷等诸本,白履忠《黄庭外景经注》有《修真十书》卷58至卷60《黄庭外景玉经注》3卷等诸本。

(4)《云笈七签》卷11,《道藏》22\68中。

(5)《云笈七签》卷11,《道藏》22\74上。

(6)《云笈七签》卷11,《道藏》22\79上。后一句据《道藏》推字号《黄庭内景玉经》卷上补,《道藏》6\\中。

(7)《云笈七签》卷11,《道藏》22\78下。

(8)《云笈七签》卷11,《道藏》22\78下。

(9)《云笈七签》卷11,《道藏》22\78下。

(10)《云笈七签》卷11,《道藏》22\78下。

(11)《云笈七签》卷12,《道藏》22\83中。

(12)《云笈七签》卷12,《道藏》22\85中。“止精”,《道藏》推字号《黄庭内景玉经》卷下为“上精”(见《道藏》6\下),“上精”盖误。

(13)《云笈七签》卷11,《道藏》22\78上。“二景”原为“三景”,“施泻”原为“施写”,据《道藏》推字号《黄庭内景玉经》卷中改(《道藏》6\\上中)。此段出自《真诰》卷10《协昌期第二》,亦见于《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学仙之人”,今《道藏》本《真诰》和《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为“学生之夫”。

(14)《云笈七签》卷11,《道藏》22\74上。

(15)《云笈七签》卷58收录《胎息精微论》,以“老君曰”开篇,不足字。其中曰:“玄中有玄是我命……”《养生咏玄集》注文引用《老子胎息精微论》曰:“玄之又玄,是我命门”(《道藏》18\中)。《养生咏玄集》正文和注文皆撰于唐代,《老子胎息精微论》盖为唐人作,《云笈七签》本《胎息精微论》盖源自唐本。另外,《胎息精微论》也被吸纳为《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的一部分。

《通志》卷67著录《太上混元上德皇帝胎息精义论》一卷,《崇文总目》著录《胎息精微论》三卷。“义”、“微”一字之差,宋代称老子为“太上混元上德皇帝”。是知唐《老子胎息精微论》至宋代也称为《太上混元上德皇帝胎息精义论》和《胎息精微论》,有一卷本和三卷本之不同。三卷本为增益本,可称为“宋增本”。

《道藏》命字号《胎息精微论》比《云笈七签》卷58《胎息精微论》(即唐《老子胎息精微论》)多出“内真妙用诀”和“胎息神会内丹七返诀”,盖为“宋增本”三卷之残卷。“内真妙用诀”即唐张果《内真妙用诀》。《通志》卷67著录《七返还元内丹经》一卷,《七返还元内丹经》盖为宋籍。“胎息神会内丹七返诀”盖自《七返还元内丹经》中节录而来。

《道藏》有《长生胎元神用经》,署名“野人郎肇注”。《文献通考》卷著录曰:“《玉皇圣胎神用诀》一卷。晁氏曰:‘《玉皇经》云:野人郎肇注。’”是知《长生胎元神用经》亦称《玉皇圣胎神用诀》,不迟于宋。该经前半篇内容与宋增本《胎息精微论》对应。即该经首句“师曰”,化用《胎息精微论》首句“老君曰”;首句后的前半篇的前一半内容与“内真妙用诀”大体相同;前半篇的后一半包括“胎息神会内丹七返诀”中的“阴丹七返”一段。《长生胎元神用经》前半篇盖辑录宋增本《胎息精微论》三卷,后半篇摘录《幼真先生服内元炁诀》大部,今为残卷。

《道藏》又有《诸真圣胎神用诀》。该经前半篇内容也与宋增本《胎息精微论》对应。即该经首句“师曰”,化用首句“老君曰”;首句后的前半篇与“内真妙用诀”大体相同。《诸真圣胎神用诀》前半篇盖辑录宋增本《胎息精微论》三卷,后半篇内容为诸真人诀,今为残卷。

(16)《道藏》兴字号《太清修丹秘诀》之《坎离二用法》一节,其前半段为《内真妙用诀》前半篇,系混入,并且诀注不分。《宋史》卷著录《内真妙用诀》一卷为张果撰,《通志》卷67著录《内真妙用经》一卷,同时著录《内真妙用诀》三卷,是知在宋代有单行的和三卷本的《内真妙用诀》。《云笈七签》卷59收录《达磨大师住世留形内真妙用诀》,内容与《内真妙用诀》大体相同,只是加上达摩东来的“帽子”,并将引文出处皆去掉。达摩即所谓禅宗初祖。此盖佛教人士改动《内真妙用诀》而成。

(17)《道藏》18\中。

(18)《道藏》18\上下。

(19)该诀在《云笈七签》卷60《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法》中称为《慎守诀》,《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卷上收录之称为《慎真诀》,在《幼真先生服内元炁诀》中称为《守真诀》,在《长生胎元神用经》中称为《守护诀》。今以《云笈七签》卷73为准,称为《阴丹慎守诀》。

(20)《道藏》22\上中。

(21)《道藏》18\下。

(22)《道藏》34\中。

(23)《道藏》18\下。

(24)拙著《道藏分类解题》称经和注避宋讳,皆撰于宋前(华夏出版社,年1月北京第1版,第页),今推测李千乘盖为唐代人。

(25)《道藏》34\下。

(26)《道藏》34\中。

(27)《道藏》22\中。

(28)《道藏》22\下。

(29)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

(30)《道藏》19\上。

(31)《道藏》19\上。

(32)《道藏》19\上。

(33)《道藏》19\上。

(34)《道藏》18\下。

(35)蒙文通说:“是知重玄之盛,并在唐初……天宝以后,流风馀韵仅存于蜀中”(蒙文通《校理老子成玄英疏叙录(节录)》,《古学甄微》第页。巴蜀书社,年7月第1版)。卢国龙将道教重玄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将第二、第三和第四阶段确定为从隋至盛唐,又将中唐至宋元作为重玄学馀韵(参阅卢国龙著《中国重玄学》,人民中国出版社,年出版)。

(36)蒙文通《校理老子成玄英疏叙录(节录)》,《古学甄微》第页。巴蜀书社,年7月第1版。

(37)强思齐纂《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2,《道藏》13\下。

(38)《道藏》18\上—中。

(39)《道藏》18\下—上。

(40)仍用拙著《道藏分类解题》之说(华夏出版社,年1月北京第1版,第页)。

(41)《道藏》18\中下。

(42)《道藏》18\下、上、上。

(43)《道藏》18\上。

(44)本小节基本移录拙文《王屋真人的阴丹术》(《江西社会科学》年第11期,第40-42页)。(45)《道藏》22\下。

(46)《道藏》22\下。

(47)《道藏》22\上—上。

(48)《道藏》22\中。

(《唐代非参同阴丹术》,《第二届中国道教文化节道教文化国际论坛论文集》,第34页—46页。中国成都,年8月。《道学研究》年第2期,第2—15页,年12月)

(《隋唐五代的性风气与阴丹术源流》分两次连载。《隋唐五代的性风气与阴丹术源流(上)》原载《道韵》第11期[年8月],《隋唐五代的性风气与阴丹术源流(下)》原载《道韵》第12期[年2月])

民间道教新房中术的产生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1

贵族道教新房中术的产生(3.2)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2

六朝黄赤道经的内容——早期房中养生术典籍考析(3.3)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3

论六朝方士的房中术(3.4)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4

东晋葛洪的房中术(3.5)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5

六朝上清经的隐书之道(3.6)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6

隐书以外的上清房中经(3.7)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7

民间道教新房中术的产生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1

贵族道教新房中术的产生(3.2)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2

六朝黄赤道经的内容——早期房中养生术典籍考析(3.3)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3

论六朝方士的房中术(3.4)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4

东晋葛洪的房中术(3.5)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5

六朝上清经的隐书之道(3.6)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6

隐书以外的上清房中经(3.7)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7

民间道教新房中术的产生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1

贵族道教新房中术的产生(3.2)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2

六朝黄赤道经的内容——早期房中养生术典籍考析(3.3)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3

论六朝方士的房中术(3.4)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4

东晋葛洪的房中术(3.5)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5

六朝上清经的隐书之道(3.6)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6

隐书以外的上清房中经(3.7)作者朱越利教授

倾听您的声音

倾听朱老师NO.7

延伸阅读:

1、第15部优秀心理著作连载:1《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主编叶浩生

第15部优秀心理著作连载

优才心理系列集齐《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1~)主编叶浩生

第15部优秀心理著作连载16.《59秒心理学》NO.16:旁观者效应的应对——怎样更好地获得帮助?

心理学与生活

集齐十部心理著作

经典心理著作连载

优才心理系列

15部优秀心理著作集锦

编辑

酒海燕王虎方迎九程文梅姚兰杜冬雪张向东徐良吴希寇忠宝王潇潘秉衡孙斌李善杰高红彪徐伟徐浩伦杨树山许光杨雅康白郎尚婧张梦雪鲍磊李健兵邓玉珠王晓君刘淅萍李春生王艳付佳佳刘龙丹胡浩王秀冬赵红丽夏正如夏宇鹏李佳蔚李旭东罗琼黎道谷李陈芹潘奎陈宇锋杜红军丁宗华寇忠宝吕志军徐怀忠唐坤倪国根杨国英王丽珍戴前伦龙素君薛启谊谢焕新陈海玲王建春王雄张岩何平陈奇智裴晓华杨小舟法博一张新凯陈友海甘译铭陈玉海万德凯向青齐俊杰廖勇闫宏江王雷徐萍苏海东王梓蘅李继荣王祝云王麒豫何嘉跃张方文念李信巧曾定蓉苏辉

编审

贾随刚刘洪海柳军飞谢小庆甘华山林克杨树山庄力可张彦杰陈泯滕安朴龙李敬革姜和朱鹰欧可平李尚志郑日昌赵宗绪耿雁生李凯城蔡一兵朱越利罗美富雷茂良法景源付平谢璐军孙临平王兆军

策划王利群教授

阅读课

读你、读他、读自己

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自己

边玩边学好心情

高分高能善创新

与优才在一起,

成为你自己的冠军!

15部优秀心理著作集锦

公益优才成长之冠军成长操作系统上线

公益与优才在一起,成为自己的冠军!

冠军成长操作系统(1)

公益优才成长工具开源

怎样记忆更有效?----3步全脑记忆法(理解故事首字法)

优才冠军成长操作系统(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cane.com/rsxt/7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