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虫草,我们刷出了新发现

又到了一年一度鲜草上市时节

挖鲜草、刷鲜草、吃鲜草,不亦乐乎

去年,安同学第一次体验刷鲜草

发现了虫草不易被观察到的三对胸足

并解释了虫草药材为什么看不到胸足的原因

今年,安同学又买了一些鲜草

猜猜,这次观察什么呢

↑某平台买的鲜草,规格0.6g/条,价格很便宜

很幸运买了5根中奖1根发霉鲜草,上图红圈处。拍照反馈卖家,得到的回答竟然是“鲜虫草发霉是正常的,只要内部不发霉,用酒精擦去表面的霉斑是不影响食用的。”过了一会,又发来了稍微专业的解释“首先说明表面的白色物不是发霉,而是虫草的菌丝,是鲜草的正常附着物。”这个解释应该是翻书了,专业!欺负我们读书少,发霉和白色纤维状的附着物傻傻分不清。后面和卖家点明了货的问题,钱也就顺利的退了。至少冷链运输的鲜虫草为什么会发霉,我想稍微了解鲜草加工的朋友应该知道其中的秘密。

↑鲜草发霉对比

↑第一天仅虫体与子座结合处有菌丝,第二天菌丝已经长满了虫体……

↑青海野生鲜草虫体表面依次裹着白色纤维状状物、泥土

这才是野生鲜草虫体表面白色纤维状附着物。刷过泥的鲜虫草根本不会有白色纤维状物,即使刷不干净偶有留存也不是白色的,而是灰黑色的。在回过头看看卖家的回复是不是一本正经的跑火车……

开篇小插曲接下来重点来了鲜虫草野生与人工的鉴别

没错,某平台买的鲜虫草是人工的

野生鲜虫草

↑青海果洛野生鲜草-泥草、干刷草、纵切

↑鲜草纵切,切面腹部两端呈黑色↑鲜草纵切,微性状

↑鲜草纵切示黑色残留物

↑黑色物取下镜检,不溶于热水合氯醛

↑鲜草横切,微性状

↑关于青海野生虫草鉴别特征可点击上图阅读

人工鲜虫草

↑人工虫草,鲜品

↑人工鲜草纵切,切面腹部两端无黑色残留物

↑人工鲜草纵切,微性状

↑人工鲜草横切,微性状

↑人工鲜草子座基部不膨大,包不住虫子头部

↑野生鲜草子座基部膨大,可以包住虫子头部

↑人工鲜草虫体“三细一粗”的环纹不明显

↑野生鲜草虫体“三细一粗”的环纹明显

对比

子座

虫体表面

虫体内部

野生

细长圆柱形,基部膨大,可包住虫头。

“三细一粗”环纹明显。

纵切面、横切面可见黑色残留物。

人工

较野生长,基部不膨大,不能包住虫头。

“三细一粗”环纹不明显。

纵切面、横切面无黑色残留物。

↑野生鲜草与人工鲜草对比福利

转发本文至朋友圈可获得8张,价值元的人工虫草照片(高清原图)。

观察、记录、把玩了一番,实验材料当然也不能浪费,安同学为大家推荐两种食用方法:

1.直接嚼服,新鲜的冬虫夏草无臭无味(或淡淡草菇味),早上空腹细细咀嚼、慢慢咽服,环保、有效、方便,且利用率高。

2.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的“炖老鸭法:用夏草冬虫三五枚。老雄鸭一只,去肚杂。将鸭头劈开,纳药于中,仍以线扎好。酱油酒如常蒸烂食之。其药气能从头中直贯鸭全身,无不透浃。凡病后虚损人,每服一鸭,可抵人参一两。”

↑能学、能玩、能吃的好虫草,您不来份吗现添加安同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cane.com/rszp/9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