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衰老也能够通过祛寒来挽救

第3章衰老能够通过“祛寒”来挽救

作者的话:本章内容比较多,可以只看黑字部分

寒气,绝不仅仅引起感冒、腹泻这样的小毛病。而是一种致病广泛、杀伤力很强的致病邪气。寒气最容易损伤人的阳气,一旦寒气损伤了阳气,就会造成温煦脏腑的“动力”不足,各种代谢功能减退,表现出形寒体弱,多疾多患,衰老提前。

尤其是当阳气温煦不够时,就不能抵抗外来的寒气,很容易就引发各种疾病。所以要想健康,要想让衰老来得更晚些,祛寒很重要。本章就指导你用《伤寒杂病论》中的祛寒养生方法来扶正祛邪,对抗衰老和疾病。

《伤寒杂病论》课堂:“道法自然”,祛邪扶正葆青春

古人以天、地概观整个自然界,以阴阳作为一切事物的变化规律,并且在《黄帝内经》中还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四时、人与五行、人与万物等“天地合一”的关系。

一切生物的生长、发展、消亡等过程,都会随天地而自然发展,这也强调了“道法自然”的养生精髓。

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也多次提出了“天人相应”“道法自然”的养生之道,因为他的著作思想主要来源于《黄帝内经》和《难经》,所以他在认同《黄帝内经》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养生观点时,还肯定地认为人类生在大自然中,只有顺应自然,才能生存和健康。

仲景在《伤寒论》中还说:阴阳相抱,荣卫俱行,刚柔相得,名曰强也。”就是说只有让人体阴阳相互促进,阴阳平衡,营卫之气流通,刚柔并济,人才能身强壮而无病。

保证“阴阳相抱”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道法自然”,尤其是要扶正气,顺应四时而居,避邪气(尤其是寒气,因为寒气为四时最凌厉之邪气,害人最深),只有这样,才可能依自然而休养生息,平衡人体阴阳,人才不易衰老不易生病,也更强壮。

我们有时候在生活中会自己开玩笑地跟别人说:“我长得着急了点儿!”其实长得“着急”了,就是因为人跟自然环境相违背了。

试想一个心态平和的人,一个知冷知热而照顾好自己的人,一个吃得自然、睡得自然、用得自然的人,绝对不会是一副老态凸显的样子。尤其是一些中医师,或者心态平和的素颜美女。因为他们懂得运用“自然而生”的道理,所以人会更年轻健康。

要知道心情不好,必然影响脏腑功能,影响全身气机,导致脏腑正气衰败,在遭遇外界环境中的各种邪气时,人就易生病。并且四时之气,也会反过来影响情绪,比如春易怒、秋易悲等。只有顺应时节,注意情绪维护,人才不易出问题。

饮食不规律,不按一日三餐的时间来,也不按成长的需要来,或者说不按四时的需要来,比如一日三餐饮食安排为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并且食物结构要均衡,可参考“中国居民膳食宝塔”进行,

但是有些人就不按这个来,早餐不吃,午餐瞎吃,晚餐更是大吃大喝,肥甘厚腻全上桌,结果吃得大腹便便,慢性病缠身,肥胖,衰老,总之是不健康的。

另外,四时养生也有禁忌,比如春天养肝多吃青,夏季养心多吃红,仲夏养脾胃多吃黄,秋季养肺多吃白,冬季养肾多吃黑等。

并且每个时节都有食物性味的要求,比如春季省酸增甘等。但是有些人就不这么吃,瞎吃,逆着来,结果是招惹了一身病,人怎么能健康,怎么能年轻呢?

还有,睡眠,古人研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现代人就是不听,该睡的时候不睡,该劳作运动的时候,还躺在被窝里,违背自然界黑夜白昼的自然规律,人能健康吗?生活中常熬夜的人看起来会比较老。

另外,还要“顺应自然”来安排衣食住行。说到这儿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提。服装的发明是为了防寒保暖,保护人体不被寒邪等外界六淫邪气所侵。

但是随着文化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把衣着美看得比健康美更重要,尤其是大冬天穿露脐装、穿薄裙,这肯定是违背了穿衣的“自然之道”。依此类推,其他方面也同样。

总之,要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顺应自然”,人才能健康、年轻、长寿。做人平淡一点,达观一点,自然一点,依天地、顺时节而生活,一切遵循“道法自然”的规律,就能保证健康长寿。

另外还要注意,一年四季避外邪也是防病抗衰老的重要举措,虽然一年四季时气各不同,但是寒邪最重,并且易与其他风、湿等邪气勾结,危害人更严重。

所以祛除寒气,不要等身体出现了症状才开始处理。我们需要随时根据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为身体嘘寒问暖。必要时,还得掌握一些养生的技巧,除寒扶阳。

就像《黄帝内经》和仲景提倡的“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早防早治,依天道而保健,祛邪保青春,可以有效地防衰老,抗疾病,人人才能让衰老来得更晚些,寿命才能得到延长。

底气不足,“饴糖人参汤”可救场

底气不足的表现,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之证比较多见,所以对症健脾,补中益气,对患者有益。饴糖人参汤补中益气,健脾除寒,对底气不足有益。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一些人说:“不行了,人老了,底气不足了!”底气不足,其实就是气亏了,日常所见症状多为说话中气不足,严重的可能会因为气不足而显得精神萎靡,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等。

因为人的五脏、六腑、形体、官窍、血和津液等,皆为有形而静之物,必须在气的推动下才能活动。当气的运动失衡时,就会引发疾病。气不足,多跟年老体弱有关系,也跟损伤正气、遭受外邪等有关系。

前段时间我见到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我很诧异,这位老朋友人倒不瘦,但是一副精神萎靡的样子,让人感觉她很不健康。

原来,朋友一直在公路收费站工作,长年累月吃不好,穿不暖,风吹日晒,又运动不足,还经常因为工作而憋尿,时间久了,人的身体也就垮了,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底气不足,老觉得怕冷,神疲乏力,虚怯少气,

别人一看她就觉得:“你怎么这么没精神啊!”她也觉得自己很不在状态,所以求我来给她看看。她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弦。再细问症状,她经常有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再结合她之前的表述来看,的确是“气不足”的表现,属于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给她开了《伤寒论》中的小建中汤,本方剂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都当作除寒、治虚劳的药方。方剂组成为:饴糖30克,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6枚,炙甘草6克。重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帮助患者提升正气。

按此汤药进行调理,一个疗程之后,老朋友找来说感觉好多了,腹痛减轻,并且感觉也有劲儿了,但仍有肠鸣、下肢冷,依症,又给她换了大建中汤,药方组成为人参9克、干姜5克、花椒3克,煎汤取汁;加入饴糖18克,再煎溶化后服(源于《金匮要略》),本方仍以饴糖补中缓急为主,以人参益气补中,干姜温中散寒、止呕,花椒温中止痛。

全方重在健中温阳而补气扶正。一个月后,老朋友再来找我,因其寸脉沉、尺脉稍紧,再次给予小建中汤,3个疗程之后,老朋友的健康状况好多了,精气神更好了!再次见面,已健康如常人,不再服药,并且精气神好了,人也显得更年轻了。

小建中汤和大建中汤均为温中补虚的良方,是仲景开具的两个重要方剂。既补气扶正、缓急止痛,又为调和阴阳、柔肝理脾之常用方。王子接在《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上讲:“建中者,建中气也。名之曰小者,酸甘缓中,仅能建中焦营气也。

前桂枝汤是芍药佐桂枝,今建中汤是桂枝佐芍药,义偏重于酸甘,专和血脉之阴。芍药、甘草有戊己相须之妙,胶饴为稼穑(sè)之甘,桂枝为阳木,有甲己化土之义。使以姜、枣助脾与胃行津液者,血脉中之柔阳,皆出于胃也。”这点出了小建中汤治病的机理,即补中益气、调和阴阳、补虚扶正的重要作用。

后来,我又建议老朋友平常可以做些补虚温中扶正的药膳来养护自己我给她推荐了仲景大建中汤中的两味很有补益作用的药饴糖和人参,制成饴糖人参汤来补益。

饴糖人参汤

材料:饴糖20克,人参5克。制作方法:人参洗净,切片,入砂锅中,加两碗水煮沸,后转小火,煮至1碗,调入饴糖,再煮3分钟,搅匀即可饮用。

营养功效:温中补虚,祛寒温阳,益气扶正,是底气不足者可常用的保健佳品。

此汤可常用,对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舌淡、底气不足之症,非常有益。其中用人参可助饴糖温中补虚的作用,服之则中土健,人脾气旺,人就不易虚、寒、底气不足,所以此汤有条件的话可常用。对症者适宜,要遵医嘱。但是脾胃湿热、中满呕哕者不宜,请遵医嘱。

黄芪是真正属于老百姓的补气药

气不足可见于各个脏器,但黄芪是真正属于老百姓的补气药,它价格低,既能补气,又能生血,是一味祛病健身的良药。黄芪能补一身之气,补肺气、心气、脾气、卫气等。所以底气不足者可选择黄芪入肴入茶来补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cane.com/rsgz/117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